首页

洞口雕塑家:小木头雕出绝美大千世界

来源: 作者: 陈贻贵 2015-11-19 15:47

木雕作品《昭君出塞》。

木雕作品《昭君出塞》。

黄杨木雕《隔荷相望》。

黄杨木雕《隔荷相望》。

一块小小的木头,凿子、锉子、刻刀等各式各样的雕刻工具,在雕塑艺术家孙广祥手中不停变换着,如同魔术师变魔术一般。在他的巧手雕刻下,一件件木雕作品被雕刻得形神兼备、栩栩如生,让人赞叹不已。

前不久,在长沙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湘绣文化艺术节暨第五届湖南省工艺美术品博览会上,洞口县著名雕塑艺术家、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孙广祥创作的木雕作品《昭君出塞》、与徒弟王明录共同创作完成的黄杨木雕《隔荷相望》双双摘得银奖。

“我喜欢木雕,从事这一行40多年了。虽然干这个很辛苦,但我觉得很有乐趣,我会把这一传统技艺传承下去。”11月16日,畅谈自己所从事的木雕艺术,孙广祥的言语中流露出无限的热爱。

“以昭君出塞为题材的作品很多,但我设计的手法不一样。” 孙广祥介绍,他创作的木雕作品《昭君出塞》以紫檀木为材料,表现王昭君为了祖国安宁千里和番路上的场景,历时一个半月完成。该作品用粗犷和细腻的刀法,保留白色的木头材质作为披风,呈现出风吹的动感和气势,同时也表达了一片炽热的爱国情怀。黄杨木雕《隔荷相望》由孙广祥设计、徒弟王明录制作,该作品造型惟妙惟肖,刻画出一幅秋日荷塘静谧闲适的田园景色:秋日的水塘,荷叶己经干枯,卷曲一团;莲花己变成莲子,露出丰收的景象,小青蛙跳在卷荷的上面,看着前方,一只翠鸟和它凝视对望,似乎在窃窃私语。

洞口木雕曾风靡全球,出口多达38个国家和地区,种类齐全,内容、题材丰富,技法别致,独具一格,刀法多达二十余种。洞口木雕的历代大师们擅长于将自己高超的艺术表现技巧与文人的审美情趣、中国古典书画的意境融会贯通,创造了无数美轮美奂的旷世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2009年3月,洞口木雕被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孙广祥现年61岁,从艺木雕艺术已有43年。1972年,年仅17岁的孙广祥被招进洞口县工艺厂。进入工厂后,孙广祥逐渐喜欢上了洞口墨晶石雕和木雕,并跟随著名老艺人傅满山学习雕刻技术。从此,他与木雕结下了不解之缘。40多年来,他从未间断过工艺美术雕刻工作,擅长木雕、石雕、泥塑等雕塑工艺品设计制作,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和获奖,所带的几十个徒弟活跃在工艺美术行业,有些已经成为行业大师。

孙广祥技艺精湛,雕刻的题材广泛多样,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均有涉猎,其早期作品曾作为国礼送往国外,曾多次在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中夺得大奖。他的作品黄杨木雕《女娲补天》获第十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国信·百花杯”铜奖,紫檀木雕《九歌·山鬼》获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中国原创·百花杯”金奖,彩石雕《苗家姑娘》获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天工艺苑·百花杯”银奖,黄杨木雕《怒海难平》获第十一届“天工艺苑·百花杯”铜奖,墨晶石雕《九洲同欢》2011年获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银奖”。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