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世界志愿者日。记者从市文明办和团市委获悉,到目前为止,全市登记在册的志愿者总数已达到近70万人,其中青年志愿者总数超过8万人。广大青年志愿者以帮教留守儿童、帮扶贫困学生和帮助困难群众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参与人数多、活动规模大、覆盖范围广。
今年6月以来,市驻村帮扶办、团市委、市教育局、市青联、市学联共同组织、联系了64支团队、606名志愿者,深入全市46个贫困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他们累计为基层群众服务5664小时,发放慰问金、助学金200多万元,发放爱心物资价值20多万元,覆盖农村留守儿童3000多人。
市义工联合会、邵东县爱心义工联合会、邵阳市心理学会等8个青年社团、92名社团成员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12个市青联活动小组、63名市青联委员参加活动。特别是邵阳学院、邵阳职院、邵阳医专等高等学校,湖南汽车技师学院、邵阳师范等中职学校的广大师生组建了29支师生团队、297人参加活动。
团市委和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整合更多资源。先后主动与团中央、团省委、省学联等上级组织联系,争取国家级、省级“三下乡”重点团队前来我市开展社会实践。先后有北京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工学院等学校派出16支团队、144名师生深入我市开展活动。商务部、审计署、体育总局、国管局、农行总行派出20人的调研考察团深入城步丹口镇开展“火红青春、情系基层”实践活动。湘潭大学派出一支由10人组成的“博士服务团”前往城步开展服务等。
为扩大参与面,我市还通过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面向社会广泛招募了武汉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省内外邵阳籍高校毕业生100多人参加活动。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经费问题是以往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最现实的问题。今年,团市委采取“向上争一点、社会捐一点、自己出一点、工作经费挤一点”的办法,有效缓解了这一实际问题。一方面,团市委主动与安排有师生团队的学校衔接,请求更多支持;另一方面,发动青联委员、爱心企业捐资捐物。另外,我市还争取了10多个团队纳入国家和省级“三下乡”活动重点团队,得到了从1000元至10000元不等的资金支持。与此同时,团市委还克服困难,安排团费和工作经费五万多元,用于资助和奖励部分工作表现出色的活动团队。
我市始终紧扣“聚焦问题搞调研、真心诚意解难题、整合资源促发展”三个重点,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真心帮教留守儿童。充分发挥“三下乡”团队的专长,把开展“教育关爱服务”作为每一支团队的规定动作,让这46个贫困村的孩子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假期。孩子们对于志愿者们所开设的手工、绘画、音乐、体育、英语、心理和生理健康等辅导课程,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邵阳学院魏源国际学院的实践团队,为了提高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还邀请了外教老师前往参加活动,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据不完全统计,共有32支团队开展了累计达3000多小时的“教育关爱”服务,覆盖留守儿童3000多人。
真情帮扶贫困学生。各实践团队把贫困大学新生、因贫失学儿童、贫困高中(职高)学生的摸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分别制作下发了相关表格。在前期充分摸底调研的基础上,我市整合了市希望工程、市贫困学生资助中心以及相关青年社团的资源,资助了贫困大学新生近300人,共计资金200多万元;贫困中小学生500多人,年度捐助70多万元。
真诚帮助困难群众。活动开展过程中,我市要求各团队广泛整合爱心资源,给当地最需要帮助的人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帮助。全国青联委员、市青联副主席、邵东爱心义工联合会会长赵威,不仅夫妻两人全程参加活动,而且个人出资数万元支持活动开展。市青联常委、湖南南山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姚慧,不仅自已参加活动,还为贫困村的留守儿童捐赠价值上万元的牛奶。据不完全统计,各团队共走访慰问600多户困难村民,发放除助学金外的慰问金10多万元,捐赠了价值20多万元爱心物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三下乡”活动中的点点滴滴,使每一个参与的志愿者经受了考验,得到了锻炼,收获了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