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清廉文化进校园

来源: 作者: 2022-04-20 08:29

清廉,是周敦颐眼里的荷花,“濯清涟而不妖,出淤泥而不染”; 清廉,是郑板桥心中的瘦竹,“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廉,是于谦笔下的石灰,“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清廉,是陶渊明诗中的菊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而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眼里:

清,就是要有“心清如明月,高洁似白云,胸怀真善美,两袖不染尘”的自省。清清白白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一片丹心写春秋。廉,就要有“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的自爱。磊磊落落处世,干干净净律己,一生珍重传美名。

清廉就在我们身边,清廉就在我们学校,清廉是高尚人格的彰显,给大家讲一个教育人的故事,就深深懂得---清廉也是悲悯情怀的迸发:一位搬砖工人带着自己四年级的女儿进城求学,四处碰壁,在不知何去何从的时候,碰到了在佘湖任职的张飞跃校长。张校长耐心地询问情况后,便说道:“进城务工不容易,交了书本费之后,就让孩子在我校就读吧。”这位搬砖工人听后十分高兴,从内兜里抓出一大把包了一层又一层微微卷起的零钱,面值有五角、一元、两元、五元、十元的,因钱紧贴内身,沾满了汗水,显得特别湿润,似乎还冒着热气。“我马上就去交书本费。”张校长看到那双因生活摧残而布满厚茧的手和手里紧握住的那一把零钱,眼睛湿润了,便对家长说道:“孩子的书本费不用交了。”哪有不需要交的书本费呀,是我们的张校长默默地用学校爱心银行的钱帮这位孩子交了书本费,一直到六年级毕业。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张校长的影响下 ,学校始终保持着风正气清的本质。全体教师以育人为本,决不以教谋私;全体学生以学为先,不比吃穿用戴。在一次全体教师清廉教育会议上,张校长用一个真实的、身边的故事,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触及心灵深处的清廉教育课。

故事发生在新学年开学期,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在校门口徘徊、踌躇、张望,一脸的憔悴、焦急、无奈,被我们细心地张校长发现了,急忙上前询问老人有什么需要帮助的。老人说:因家庭变故他从新宁县城带着孙儿来市里求学,满街找就读学校,奈何找了十来天,都没有学校接收。孙儿上不了学,天天在家哭着闹着说想要上学读书,没有办法,只好佘湖学校旁边转转,碰一下运气,看看这个学校能不能接收。张校长听后赶忙说道:“开学都十来天了,什么都不用说,先安排孩子进教室读书,再补办入学手续。”小孩在这里小学毕业,即便后来读初中,老人每年还来学校,带着新宁脐橙,他对学校领导、老师说:这是我的心意,这些脐橙都是我用土肥料养出来的,很甜!真的很甜,甜到了大家心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张校长以教育人的情怀,首讲政治站位,不忘责任担当,牢记育人初心,在校园建设清廉文化,将其作为全校的净化剂、推进器,同时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上种下清廉的种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们在说服学生的同时,何尝不是在说服我们自己呢?当我们面对那一双双渴求的眼睛,仿佛置身于灿烂的星空,在这片闪烁的星光里我们找到了真、善、美,找到了为人师表、廉洁从教和甘于奉献。我们虽然平凡,但我们的脊梁支撑的却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虽然清贫,但我们的双手托举的却是明天的太阳。

让我们做一片醉心于梦想的绿叶,让我们梦想着教育的梦想,幸福着平凡的辛福!让我们继续发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的优良传统,净化校园这块净的圣土,共同维护教师清廉的师德操守!为我们的民族撑起我们傲岸的脊梁!

(作者:铁砂岭小学  熊文颖)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