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久病床前见真情”。在新邵县雀塘镇石庙村就有一位好妻子刘腊梅,在丈夫遇事故导致下肢瘫痪时,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而是坚强地扛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她不离不弃照顾丈夫11年,没有让这个贫困家庭支离破碎。她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干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她对爱人的默默付出,感人至深。
1987年,刘腊梅和袁方求在媒人的介绍下结婚,至今已经有34年多了。那时,袁方求在家务农。俩人结婚后,家里则由刘腊梅操持着,日子过得平静而幸福。11年前,刘腊梅的家虽然经济不算宽裕,但“夫妻恩爱苦也甜”,夫妇和睦沉浸在幸福甜蜜之中。但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突如其来的事故,彻底改写了这个家庭的命运。对面突如其来的不幸,刘腊梅选择了与丈夫共同面对,并开始了她长达数十年的守候。2010年,在外打工的丈夫袁方求因房屋坍塌,摔伤脊骨。“当时有关部门通知家里,让家里人去医院时,都以为人没救了,让刘腊梅做好准备。”刘腊梅说起那段令人痛苦过往还是记忆犹新。所幸,袁方求最终经过医院的全力抢救,昏迷了一个星期的他终于苏醒了过来。他虽然保住了性命,却下半身瘫痪,大小便失禁,终生只能以床为伴。时年43岁的刘腊梅痛苦万分。她悄悄擦干眼泪,毅然挑起照顾瘫在床上的丈夫。刘腊梅说,刚到医院的时候,她什么都不会,不知道要怎么样去护理下半身失去知觉的丈夫。护士长带着她到隔壁病床,向别的家属学习怎样护理同样情况病人后,她才试着给丈夫做各种护理,翻身、按摩、擦身,慢慢地从生疏到熟练,再到得心应手。刘腊梅学会了好多种按摩推拿手法。
这么多年来,丈夫身上从来没有一处褥疮,谈起自己学习护理的经过,她带着一丝自豪。正是有了这样的细心照顾,袁方求虽躺在床上,但心情很愉快。每次提起妻子的好,他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每天清晨,刘腊梅天不亮就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清理丈夫的大小便,给丈夫擦洗身体,帮丈夫换布片、喂药。把丈夫安顿好了,她就做早餐,伺候丈夫吃饭。等这一切做好后,她才去喂猪,到田地里干农活。在地里劳作时,刘腊梅心里总挂记着丈夫,一会儿怕丈夫尿湿床单,一会儿担心丈夫想不开出事。一到上午10点左右,不管剩下多少活,她都要忙着赶回家,为丈夫换布片、擦洗下身粪便。伺候好丈夫吃了中饭后,将一切安排妥当,她又赶到田地里干活。下午5点,她又赶回家做晚饭伺候丈夫。这就是刘腊梅一天的生活,3000多个日日夜夜从未间断过。瘫在床上的丈夫看着美丽善良的贤妻日渐消瘦,经常偷偷地掉眼泪。为让爱妻过上好日子,袁方求开始劝妻子“你还年轻、改嫁吧。”“别说傻话,你成这个样子,俺走了谁来照顾这个家,今后不准再提改嫁的事啊!”刘腊梅回绝了丈夫。从此,刘腊梅总怕丈夫想不开,经常陪丈夫说话、聊天。有时讲些附近发生的新鲜事,减轻他思想上的包袱。两人经常回忆起初恋时甜蜜的感觉,“只要你我都往好处想,没有战不胜的困难。”刘腊梅常常这样安慰丈夫。袁方求因长年卧病在床,屁股磨破了拳头大三个伤口,由于下身神经瘫痪,普通的消炎药、生肌药根本不起作用。为了治愈丈夫溃烂的伤口,刘腊梅跑几百里讨来秘方,一天三次施治。在治疮过程中,脓腥臭味和随时流出的大小便粪臭味,呛得她不好受。她从没叫一声苦,坚持施灸7个疗程,果然烂了几年的疮洞开始起干疤了。为了调理身体,袁方求还在妻子刘腊梅帮助下锻炼。邻居们都说:“确实不容易,这么多年,她照顾丈夫无微不至,躺在床上的丈夫这么多年了还是老样子。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10年如一日的照顾自己的丈夫,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坚持,值得我们去学习。”
“她只会做,不会学别人那样花言巧语,就只会一直照顾我。在有困难的时候,她始终在我身边,如果没有她,我可能已经不在这个世上了。如果没有她的善良,就没有我今天这个样子,我自己都觉得很难为她了,真的很过意不去。”提起妻子的好,袁方求十分感激。10年的付出,刘腊梅没有一句怨言,更多的是感恩。因为不论是村干部还是街坊邻里,都给他们提供了不少的帮助。村支书许震嵩说:“一家老小要养活,丈夫要照顾,生活的艰辛不是我们能想象的。坚持到今天,我们都佩服她。村里能办低保一定帮他们办,有活干会先想到她,虽然提供的帮助有限,但会时刻记得他们。”如今,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刘腊梅多年来始终一如地悉心照顾和护理下,袁方求能借助轮椅自己出门外坐坐。这感觉让这个家从寒冬中走出来,奔向花香四溢的春天。袁方求说,以前没有现在这么好的条件,有轮椅推,出去全靠妻子背,天气好的时候她就背着他出去晒晒太阳。这么多年,刘腊梅承担了一切,剪指甲、理发等等都是亲力亲为。这样的护理工作,她一做就做了10年,从什么都不会到现在的轻车熟路,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如今家里条件有所好转,子女也都长大成人,刘腊梅总算轻松不少。袁方求感慨地说:“有她,我才有坐在这里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