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政协委员周益智的“三板斧”:兴工 旺商 强农

来源:邵阳新闻网 作者:孙成学 申祥麒 罗文新 2015-12-27 08:19

1

邵东县政协副主席、县工商联主席周益智。

邵阳新闻网讯(记者 孙成学 通讯员 申祥麒 罗文新)“中药材产业不仅要做成邵东的大产业,而且要做成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大产业。”“要尽快打造先进的‘南国药都’电商平台,5年内市场销量突破100个亿、生产基地达到100万亩,打造10平方公里的中药材产业园。”邵东县政协副主席、县工商联主席周益智在《充分发挥优势、做大做强我县中药材产业》一文中如是说。这是他2014年历时两个多月、深入10多个乡镇,做出来的一个调研课题,建议邵东县采取过硬措施做好中药材产业文章。

“优势明显”,这是周益智调研中越来越深的感受。该县廉桥药材市场以“南国药都”享誉国内外,是国家最早验收授牌的全国17大中药材市场之一,年成交金额逾60个亿,排名全国第三。邵东野生药材700多种,其中玉竹、射干等产质全国居首,2003年,邵东玉竹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2014年“邵东流泽玉竹”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县药材加工企业已达7家,其中,流泽镇有12个专业加工村。

如何发挥优势,进一步做大成全国的一个大产业?

周益智提出:要做大规划,明确发展思路,成立协调机构,出台扶持政策,加强管理,优化环境,特别是要加强宣传,要定期举办“南国药都”药品交易会,打造“南国药都”高档次旅游购物景区,融入崀山、张家界旅游线路。

“通过发展中药材产业,既可兴工、又可旺商、还可以强农。”周益智“一箭三雕”的献策引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研究,已完成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初步规划,拟在廉桥建设中药材产业园,目前已经引进海药集团和多特农业进驻。

2

周益智(右)在邵东县工业品市场调研。

“兴工”、“旺商”、“强农”也是周益智工作30年以来孜孜以求的三大目标。

近几年,经济新常态之下,很多企业遭遇“寒冬”,发展有瓶颈,生意不好做,特别是融资难。市政协委员周益智作为邵东县工商联主席,协调民生银行为当地近700家中小微企业解决贷款20多个亿,同时以商会的平台与银行谈判,贷款利息从1分1厘多降到了9厘,降低了融资成本。在工业品市场经营百货批发的刘玉民2013年因代理的产品多,铺货资金缺口200多万,周益智协调民生银行衡阳支行解了其燃眉之急。

3

周益智(中)再次来到范家山镇的龙潭村蔬菜基地。

如何“强农”?

在农口战线奋斗了27年的周益智有一套:办点示范促农业转型。

他从2000年开始,在范家山镇的龙潭村“死磕”蔬菜基地。一贯种水稻的村民起初都不上路,周益智牛劲上来了,转观念、授技术、争项目,三管齐下,硬是把龙潭村和附近的几个村建成了全市运作最规范、规模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那时,他召集村民一个星期开一个会、灌输转型发展的观念,每天晚上挨家挨户去老百姓家做思想工作。村干部带头种上蔬菜之后,他又带着农业专家每个星期去基地做一次技术培训。有了一定规模之后,千方百计帮助村里争取各种项目资金。

如今,范家山镇的龙潭村、海角村等已组建龙海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社,200多户种植户种植面积上千亩,合作社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统一联系销售渠道、统一进行技术培训。据龙潭村村民唐向阳介绍,一亩蔬菜年收入最少有1万、多的有4万,村里最大的种植户做了40亩,年收入100多万。

2015年,周益智被评为优秀市政协委员,他“兴工”、“旺商”、“强农”的“三板斧”不是偶尔为之的作秀,而是30年如一日的坚持,他说,因为作为政协委员不能“丢丑”,还是要对得起“人民政协”这四个字。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