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时代“老兵新传”

新时代“老兵新传” | 刘云:退伍老兵乡村行医25载 践守初心甘做百姓“保护神”

来源:邵阳新闻网 作者:周超 2022-07-09 12:07

邵阳新闻网7月9日讯(记者 周超)“宝宝还太小了,就先拿这三幅药回去吃着。”7月6日,武冈市湾头桥镇世富村卫生室医生刘云边利索的拿药,边耐心地向孩子母亲李女士说道,患者来自几十里外的武冈市城区,患者虽出生到现在还不足三月,但因肺炎目前已住院三次,未彻底康复。后经身边朋友推荐,便来到这。这是刘云行医25载用耐心和医术积攒下的口碑。

刘云,武冈市湾头桥镇世富村人,1996年退伍回乡,至今在乡村医生的岗位上坚守了整整25年,他常年坚持走村串户,及时解除患者病痛,以一位退役军人的热血和忠诚,在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被乡亲们誉为生命健康的“保护神”,先后获得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劳动模范、邵阳市首届十佳最美医生、武冈市模范退伍军人等荣誉称号。

在村里,一提起这位退伍兵村医,大家都是赞不绝口,表示离不开他,有什么问题他都能解决或者帮忙解决。

走门串户,做乡亲身边的“120”

7月的午后,阳光炽热,乡村医生刘云顶着太阳,挎着小药箱,来到世富村22组一户慢性病老年患者家里咨询病情,检查身体。从退伍回乡走上乡村医生的岗位以来,刘云就这样常年奔走在乡间小道,一走就是20多个年头。

“刘医生,我家小孩肚子痛,呕吐…。”4月中旬的某天晚上12时许,世富村17组村民殷女士因家中小孩肚子疼痛难耐,恶心呕吐,便打电话向刘云求助。不到十分钟,刘云就骑车过来给小孩看诊。而像这样的半夜急电刘云已是习以为常。

“医生是没有节假日的,我的时间属于病人,村民们都很信任和依赖我,既然走了学医这条路,就要一辈子为患者服务,我也从来没有一个晚上睡过囫囵觉。“在世富村,甚至是周边的七八个村庄,刘云的名字家喻户晓。25年,无论是酷暑寒冬,只要村民需要,风来雨往,三更半夜,他都是随叫随到,为十里八乡的病人看诊治病。 他甚至经常一晚上被叫起来五六次。出诊摔倒、被狗追的经历也有很多次,但刘云并没有因为这些困难和危险拒绝出诊,成为了乡亲们的急救“120”。

累吗?累。困吗?困。“当看到病人的眩晕、呕吐的症状得到减轻,当看到病人家属焦虑的表情舒展开的时候,我觉得不睡觉也是值得的。”这也激励着他一次又一次投身于下一次出诊工作。

刻苦钻研,练就“仁心仁术”

在刘云小小的诊室里,桌上的医书很多,柜子上摆放着许多荣誉证书。但是他对病人却始终如一,态度谦和,从不应付。翻开诊室桌上的一本红本子,里面密密麻麻记载着看过的病种,以及诊断的药方等内容。没有病人的时候,他也未曾闲着,都会看书学习。

“医学日新月异,需要不断学习,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作为一名医生和退伍军人,要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刘云明白:技术不过硬是没病人来找你的。

前几年,刘云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获得了大学文凭,先后考获了全科医学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医生资格证书,2016年参加中华中医药学会“国医名师学术经验传承讲习班”结业。充分利用市、乡级规范培训和市里设置在世富村卫生室的“专家工作站”有市医院专家定期带班学习的机会,不断增强专业能力,提高为村民服务的水平。

近几年,世富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年度考核均为优等,上门找他看病治病的人十里八方的,甚至邻县洞口的村民都来了,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对待病人,他热情周到。针对病情,望闻问切、反复推敲、细致诊断、合理施药,从不给病人开“大处方”。因此,大家都喜欢找他看病,经过二十余载的勤学苦修,也练就了一身医学本领,成了一名远近闻名的医生。

因父亲也是一名医生。幼时,刘云经历过身边乡亲因家里条件较差,小病靠拖,拖不下去成了大病,甚至有些乡亲因病情耽误太久而去世。”刘云回想起过去世富村群众“看病难”时仍是感慨。

行医二十年来,刘云从未收取过病人一分钱的诊疗费和出诊费,给当地村民直接减免诊费达数十万元。他还用自己学到的中医技术,经常给需要的病人针灸推拿,按摩刮痧,整脊理疗。特别对孤寡老人、困难户,他不是免去部分药费,就是垫资医疗费,千方百计施以援手。

为打通“健康扶贫”在村里的最后一公里,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发生,刘云费了不少功夫。白天刘云在村卫生室坐诊看病,为了尽早的与村民开展签约服务,刘云只能利用晚上和清早的时间,挨家挨户地串门走访,他有好几次还险些被老百姓家的狗咬伤,经过刘云的不懈努力,世富村全村3012人全部签下了服务协议,实现了健康建档和签约服务全覆盖。

两次放弃,为乡亲撑起“健康伞”

刘云选择做一名村医,其初衷是为了子承父业,担负起服务当地群众的责任。在服役期间,按刘云的表现本可以留在部队,当一名军医,但当时刘云考虑到家乡经济落后,农村缺医少药,就父亲一个医生,且父亲已经年迈,群众就医十分不便。1997年,刘云毅然放弃在部队提干的机会, 脱下了身上“橄榄绿“军装,换上了白大褂,上了新的战场,接过了父亲手中接力棒。

因医术好,口碑好。2012年,刘云卫校读书时的老校长退休返聘后向他抛出了橄榄枝,推荐他去平台更高、发展就会更大的市医院就医。但考虑到农村老人小孩多,医疗条件较差,刘云迟迟未作决定。

乡亲们知道后急了,深怕刘云离开。“你走了,我们去哪看病呀?”这句话让刘云感慨万千,自己作为一名乡村医生,不仅感觉到身上担着一份责任,也收获着成就感,一切的辛苦与付出都是值得的。让也是因为这句话,刘云再一次拒绝“诱人”和发展机会,留了下来,,希望能一直做乡亲们的健康守门人,撑起“健康伞”。

有时候,刘云也会抱怨繁琐的公共卫生工作,填不完的表格,日复日的走访出诊。“不干的话,心里总也放不下这些事,抱怨归抱怨,但乡亲们的身体健康始终是我心中的第一位。”

“刘医生医术好,又负责有耐心,我们基本上可以看病不出村,真的很方便。”殷女士说,如若不是刘医生的坚守,就连简单的咳嗽感冒都得去10公里以外的镇上卫生院。

25年来,刘云与千千万万退役军人一样,延续军人坚毅、勇敢、诚信、团结的优良传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共接诊病人20余万人次,出诊1.5万人次……一个个数据的背后,是一名乡村医生的坚守与执着。 “在治愈每一位病人的时候,其实也是在治愈自己。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是这一个个得到医治的群众,成就了他最初为自己画的‘回村悬壶济世的大饼’”。

(编辑:周超)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