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隆回县滩头:层层叠叠古纸香

来源:邵阳新闻网 作者:王双进 邓新 2016-01-20 08:30

1、滩头烟冲古纸作坊门牌DSC09478_副本

滩头烟冲古纸作坊门牌。

2、李志军在作坊手工抄纸DSC09497_副本

李志军在作坊手工抄纸。

3、李志军的儿子李秋桂在手工抄纸DSC09506_副本

李志军的儿子李秋桂在手工抄纸。

4、李志军在掀帘DSC09484_副本

李志军在掀帘。

5、李志军在揭帘DSC09482_副本

李志军在揭帘。

6、李志军在晾晒古油纸DSC09542_副本

李志军在晾晒古油纸。

7、游客(左)在欣赏烟冲古纸DSC09549_副本

游客(左)在欣赏烟冲古纸。

8、李志军到县城装裱名家为其古纸题词归来DSC09568_副本

李志军到县城找装裱名家为其古纸题词归来。

9、书画名家名师在烟冲古纸上题词DSC09557_副本

书画名家名师在烟冲古纸上的题词。


邵阳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双进 邓 新)隆冬悄然来临,窗外寒风呼啸。而在邵阳市隆回县滩头镇烟冲,一家古香古色的作坊里,一名中年男子,挽着衣袖,双手抡起一个木框竹筛似的器具,在一池冰冷的水里,每次倒腾两个回合,然后转过身来,将一张网状物小心地掀开,一张湿漉漉的东西便整齐地脱落下来,如此循环往复,越叠越高。

他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杰出传承人李志军,在采用原始古老方法,手工抄出一张张黄亮的古纸。况且,手工造纸走进低碳生活,对环境没有污染,节能减排,绿色环保。

工 序

滩头古纸文化已有1300多年历史,一直沿用以蔡伦为代表的古老手工抄纸技艺,传承至今。李志军手工古法抄纸作坊创建于1982年,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楠竹资源,不用电与机械设备,纯凭手工制作古纸。从砍倒嫩竹即倒山、破料、扎料下凼、洗料、踩料,到抄出一张张成品纸,最后焙纸,及至捆扎打包,要经过26道工艺流程,历时100天。且全家三口,即加上妻子、儿子,须密切合作,一个踩料,一个抄纸,一个焙纸。倒山剖料下凼时,则需要聘请多名劳力,方可及时完成工序。

30多年来,李志军一共抄出古纸6000多石,主要为滩头年画和香粉纸提供原质纸,并大量出口东南亚地区。手工抄出这一系列纸难度很大,技术要求相当高,原材料要特别精细,质地要细腻光滑,纸面纹络如织,因而滩头年画与香粉纸畅销国内外。

创 新

近几年,李志军与相关单位合作,创新推出滩头手工古油纸、玫瑰花香纸、明信片纸、古面巾纸等系列品种。

尤其是作坊研发出来的手工古油纸,现正如火如荼地生产,年产量已达一万张以上,价值是手工古纸的6-8倍。

传 承

从2013年冬季起,这家古老的手工抄纸作坊来了一名后生,起早贪黑,整日在作坊忙活着。他就是作坊主人李志军的儿子李秋桂。今年26岁,大学毕业后,在长沙市的一家大公司工作。

李志军切身感受到近十年来党和政府、上级领导与专家,对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高度重视。李志军更加信心百倍,愿意一如既往地把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并一代代传下去,并决心带出更多的徒弟来。

李志军考虑到自己已50岁出头,徒弟也有40多岁了。于是,做通儿子的思想工作,让其回到家乡,继承父业。

小秋桂心灵手巧,心明眼亮。首先就从手工抄纸学起,父亲一字一句地讲到哪,手把手地教到哪,反复几次,他就能够学到哪。仅几个月,他就能够独立操作了。

如今,父子俩还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将滩头手工抄纸作坊打造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纸传承基地。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