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省两会上的邵阳好声音:支持邵阳经开区申报国家级

来源:邵阳新闻网 作者: 2016-01-29 08:38

 

1447116927822

                                        邵阳三一重工。(资料图)

邵阳新闻网讯(记者 罗中利  王清)“建议支持邵阳经开区申报国家级经开区”,在政协湖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湖南省政协委员、邵阳市政协主席周吉平建议。

近年来,邵阳经开区积极对接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和沿海产业转移,1996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是国家2006年审核公告保留的省级开发区,核定面积6平方公里,开发面积16.68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自成立以来,在基础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培育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跨入湖南省省级开发区先进方阵,发展成为湘西南地区重要的特色工业基地和武陵山片区实力较强的开发区。2015年完成技工贸总收入500亿元,工业总产值308亿元,实现税收19.7亿元,年度进出口总额4.06亿美元,累计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额10.76亿美元,各项指标达到了现有的申报国家级经开区的条件。

发展思路突破传统

邵阳经开区将开发区建设与产业扶贫紧密结合起来,成为邵阳市区域发展乃至整个武陵山片区扶贫发展的有力引擎,打造可复制、可借鉴的“邵阳模式”。其一,工业农业互动:通过舞活农产品加工业龙头,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促进工业和商贸物流业发展,进而服务于现代农业发展,最终达到工农业互动的良好状态。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实现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增长和龙头企业创收三方多赢。既解决了当地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不足、循环利用不足、快捷配送不足等突出问题,又形成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制造产业集群和现代物流产业集群,重点打造了五大产业链。即:一是以九兴鞋业、立得皮革等企业为龙头的皮革加工产业链;二是以湘窖酒业为龙头的生态酿酒产业链;三是以浩天米业和瑞柏茶油等企业为龙头的粮油产业链。四是以李文食品、统一企业为龙头的果蔬加工产业链。五是以宝庆肉联和恭兵食品等企业为龙头的肉类制品产业链。

其二,园区引领扶贫:邵阳经开区作为平台与载体,在工业农业互动的扶贫开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园区现拥有农产品加工企业32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企业12家,拥有“开口笑”、 “浩天米业”等中国驰名商标5件。园区立足邵阳本地农业资源优势,促进工农业融合发展,把农产品加工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在全市11个省级园区中,邵阳经开区发挥了龙头作用,为做好城步县(国家重点扶贫县、少数民族自治县)的扶贫开发工作,我市明确将城步工业集中区作为邵阳经开区的“飞地经济”园区,在邵阳经开区范围内规划2平方公里,定位为中国南方奶业建设基地,引领邵阳工农业互动式的扶贫开发作用不断凸显。

主导产业特色鲜明

园区立足邵阳本地农业资源优势,把农产品加工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合理布局抓龙头,已基本形成湘窖酒业、九兴控股、统一企业、李文食品等龙头企业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产业群;积极发挥传统老工业基地机械基础好的优势,深入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大力招商引资,形成了以三一重工、恒天九五、北京新安特等企业为代表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群;发挥国家交通枢纽和武陵山节点城市的优势,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打造湘中湘西南物流中心,形成了烟草物流、医药物流和集大、小宗商品交易及电子商务、国际会展、智能仓库物流、金融商务、专业综合物管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湘西南国际商贸物流城等现代物流产业群。

 

外向型经济日益发展

坚持开放发展,着力引进台资企业,壮大发制品等本地特色出口产业。先后引进九兴控股、统一企业、合隆国际等一批大型台资企业,成为全省对台经济合作的重要基地。九兴控股集团从东莞整体转入我市,在邵阳经开区建立主体厂,在周边县区已建立5家卫星厂,同时其零售总部也从上海转入邵阳经开区,预计总产值过100亿元;统一企业饮料生产线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20亿元;合隆国际年产10000吨羽绒制品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10亿元。立足发制品是全国原材料的集散地优势,建成了区域特色的外向型产业体系,已形成了阳光发品、唐人发、完美发品、美莎发品、美丽来发品等企业为代表的发制品产业群,2014年全市发制品实现出口创汇3.06亿美元。园区先后被省政府确定为湖南台湾工业园,被国家商务部确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湘商、邵商回流成为趋势

近年来,邵阳大打“乡情牌”、“成本牌”、“服务牌”,着力“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邵商遍布全国各地,回乡兴业的愿望相当强烈,2014年6月,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在邵阳调研时提出“依托湘商力量,在邵阳建设湘商工业示范园区”的战略构想,以邵阳经开区建设示范园区为龙头,以12县市区分别建设示范园区为支撑,以标准化厂房建设为重点,用五年时间建成“1+12”个各具特色的产业聚集区,促进县域工业和市区工业紧密对接、功能互补、竞相发展,为全省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打造以湘商、邵商为主导的产业集聚区、体制机制的示范区和现代化的创新创业区。2014年10月,省政府联合省直五部门专门为邵阳市出台了《关于加快邵阳湘商产业园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在土地报批、财政扶持、用工保障、信贷支持等方面明确了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扶持政策;2015年5月,邵阳市委政府在省直五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邵阳湘商产业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上,印发《邵阳湘商产业园区建设实施办法》,全力出台优惠政策支持湘商产业园建设。

符合当前国家扶贫发展的趋势

当前,整个武陵山片区还没有一家国家级开发区,而该片区是国家率先启动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关于“努力把国家级经开区建设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中西部地区国家级经开区建设要依托本地比较优势,着力打造特色和优势产业”的要求,邵阳经开区促进工业农业互动、引领武陵山片区扶贫、形成农业特色主导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适合国家的各项政策扶持。《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申请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邵阳经开区的升级是湖南经济发展与国家级经开区优化布局的需要,也是武陵山片区扶贫与推动中部崛起战略的需要,更是工农业互促与国家级经开区创新发展的需要。

weixin
12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