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申志勇介绍执行指挥中心建设情况时显得非常兴奋。
通过执行指挥中心可以高效查询,快速执行财产冻结。
配备车载系统的外勤车辆可以通过4G网络向中心视频直播每一个执行的细节。
邵阳新闻网讯(记者 孙成学 通讯员 刘勇 周盖雄)只需在办公室通过网络查询,就可以详尽掌握民事诉讼中案件被执行人的财产情况,并可通过网络对其采取查封、扣押和冻结措施。“执行指挥中心可以穷尽法律赋予我们的各种手段,挤压被执行人的生存空间,迫使其自动履行生效判决,从根本上缓解执行难问题,”2月29日,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申志勇谈到这个新的打击“老赖”的“神器”,神情颇为兴奋。
邵阳每年申请强制执行的民事案件多达13000多起,而全市法院执行法官仅200多人,平均每人每月要处理5件以上。加之全国信用系统建设滞后、执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执行难成为法院顽疾。为破解这一难题,市中级法院2015年争取资金200万元,成立专门办公室,筹建执行指挥中心。
中心于2015年11月建成,包括网络查询平台、信息共享平台和远程执行指挥平台。网络查询平台基本实现了与银行、不动产登记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公安交警信息部门之间的网络连接,可以快速查询到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房地产、车辆、工商信息、企业组织机构代码等各种信息。信息共享平台依托最高人民法院的“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全国被执行人信息查询平台”和“中国裁判文书网”,上传案件当事人、失信被执行人和相关案件的裁判文书。远程执行指挥平台通过调度车载系统,可对重大执行活动和执法现场进行同步录音、录像。
目前,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通过该中心已快速执结案件13件,执结标的2000多万元,同时向“中国执行信息网”上传失信被执行人134人,其中2起案件的当事人因为信用受到限制,主动履行了债务。
下一步,全市基层法院将力争2016年全部建成执行指挥中心,并与上级法院联网。对此,申志勇表示,最大的困难依然是资金问题,“长沙市建设执行指挥中心花了3千多万,我们邵阳要建好的话,起码还要1000多万。”
同时,该院执行局局长姚志刚认为,要真正解决执行难,还要加强顶层设计,尽快完善全国联网的征信系统建设,“让‘老赖’无处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