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邵(右)指导同事工作。
邵阳新闻网讯(记者 王清)3月10日上午,一名男子带着重庆市隆振能先生捐赠的4000元爱心资金来到绥宁县民族小学,帮助贫困学生唐桂苹和袁钰苹,随后他又向隆振能反馈了助学情况。
他就是张先邵,绥宁县教育科技局办公室副主任、绥宁县教育阳光中心主任。他工作上兢兢业业,多次被评为省、市级优秀通讯员。因为为贫困学子呼吁、奔走,执着助学之路,他于2014年12月获得绥宁县“十佳道德模范”殊荣,2015年又被评为邵阳市道德模范。
是什么原因驱使张先邵走上爱心助学这条道路呢?张先邵说,他儿子一出生就患有脑瘫,妻子只能在家全职照顾。多年来为为儿子治病不仅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下外债十余万元。他想,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尚且如此,何况是普通老百姓遇到困难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张先邵深知农村贫困学子的不易,出于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张先邵的爱心助学之路一走就是十年。
收集的贫困学子的资料。
为精确了解贫困学生的情况,张先邵走到贫困学子家里去,去看情况,拍视频、照片,写材料、稿子……一步一个脚印。
绥宁县爱心人士龙健说:“张先邵和他的阳光教育基金实在、真诚,所以我们愿意信任他,捐款交给他我们也放心。”据了解,绥宁县约80%的爱心助学金是经由张先邵发放到贫困学子手中的。
2012年7月31日,朝仪侗族乡田仔村小伙杨云华考上了湖南文理学院。但是家境贫寒的他却为学费和生活费发起愁来,父亲残疾母亲智力有缺陷,学费对于毫无生活来源的他们来说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张先邵驱车100余里了解情况后,连夜写出了《十二年磨一剑,只为今朝折桂冠》。稿子经各类媒体发表后,小杨收到各界捐款2万多元,成功圆了大学梦。
爱心捐助现场。
为了更好地开展教育扶贫工作,绥宁县教育科技局于2014年成立了教育阳光服务中心,由张先邵负责。张先邵和中心工作人员刘碧、何春艳利用这个平台开展了一系列服务学生、民众的活动。他们积极走访边远山区,走村入户了解情况,同时对接社会爱心人士,真正做到了精准扶贫助学。该中心也负责收集前来办事的老百姓的意见和建议,真正成为了沟通民众和政府部门的桥梁。
在长期的教育采访工作中,他关注绥宁贫困学子,扶贫助学10余年。十年助学之旅,张先邵的足迹踏遍了绥宁各个乡镇。期间,他走访贫困家庭2309户,面谈学生3849人次,通过联系各界爱心人士募集资金460余万元,资助了1283名贫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