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拥军优属 拥政爱民

退役残疾军人先进事迹④岩门村“操心掌柜”李明生

来源:邵阳新闻网 作者:罗中利 2016-05-18 09:23

李明生(右)和村民何大爷。

邵阳新闻网讯(记者 罗中利)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从新邵县城往坪上镇走上十来公里,就是严塘镇的岩门村。 以前,岩门村基础设施条件差,出行的路大多都是泥泞的小路,到处垃圾成堆,不少村民外出打工;如今,放眼望岩门村,宽敞的水泥道路盘踞,小溪里的水清澈见底……谈起这些变化,村民情不自禁地说:我们这里有个好“操心掌柜”。人们口中所说的“操心掌柜”就是村支书李明生。

“就算贴本也要带领大家致富”

李明生1978年3月应征入伍,1979参战时被炮弹炸伤致七级伤残,1982年光荣退伍。复员后,他被聘为乡政府计划生育工作队队员,因其清廉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乡亲们的一致认可。1989年被岩门村村民选举为村主任,1993年起担任村支书。

上任之初,岩门村经济基础薄弱,村里没有一家企业。面对这样一个贫困村,李明生思对策、想路子。他心中始终想着:“只要群众大力支持,我就是贴老本也要带领大家致富。”

1996年,李明生结合岩门村石料资源丰富的特点,带领当地三名退伍军人兴办了一个石灰窑。“当时虽然只是个日产12吨的石灰窑,但也解决了十多个村民的就业问题,更重要的是盘活了村里的经济。”首战告捷后,2004年又筹资在本村办起了采石场,60多个村民从此告别离乡的打工生涯。“那时候我们的采石场工人的月工资就有两千多,农忙时他们又能照料到田土,大家都愿意来采石场干活。”

“盘活一个地方的经济,必须要有企业的支撑” ,李明生深知里面的道理。2009年,在县镇村三级的努力下,投资过千万的大型现代碎石场扎根岩门村,这么大的投资规模,让很多大的乡镇都望尘莫及。

“让今后的岩门村更美、更亮”

岩门村525亩田,解决了村民世世代代的温饱问题,但更多的时候由于水利的限制,只能靠天吃饭。1989年,李明生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靠天吃饭的根本问题。

“我们这里其实水资源很丰富,但要流入田里却很难,要用柴油机抽,解决的最佳办法就是改用电力灌溉”。钱从哪里来?穷根子没拔的村里已经没有多余的钱了。经过几天的考虑,李明生号召全体村干部人均垫资一千多元,启动了项目建设。“我们村干部当时的年工资才600多,但作为党员干部,我觉得这是一份担当和责任。”“当时很多人不理解,包括我的家人。但看到水哗哗的流向田间地头的时候,就都懂了。”

“还有几个组的道路没有硬化,百姓出门很不方便,尤其是老人”。2013年,经过几年的准备,除村集体经济红利30多万元外,李明生又四处向在本村在外发展的成功人士筹资,最终硬化并拓宽了207国道到本村十组2.1公里的村道。

“道路通了,人心就通了”。11组村民何汉寿常年在外地做生意,以前回来,深一脚、浅一脚直埋怨“说真话,路不好走,回家都有气。现如今路好了,我们在外做生意,也放心家里年迈的老父母。”

“为了修路,那么缺钱,我都没有向百姓要集一分钱。因为我们是为百姓谋民生福利,这也是我做人的观点”。

说起今后的计划,李明生如此说,“我们现在正着手给村里装路灯,让今后的岩门村更美、更亮!”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