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社会和国家的未来,是全社会预防艾滋病的主力军。青少年参与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意义深远,抓好中学生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战略措施。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不仅使中学生能及时了解与掌握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增强学生抵御艾滋病侵袭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培养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艾滋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是由于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亦称艾滋病病毒,而引发的全身性疾病。
是指机体感染了HIV,但免疫功能尚未受到严重破坏,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者,又称HIV携带者。
是指HIV感染者,经一定的潜伏期后,免疫系统受到HIV的严重破坏,出现各种严重的继发性感染和(或)肿瘤时的患者。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都能将病毒传染给他人。所有人都易感染艾滋病。一个人有没有艾滋病,不能从表面上看出。
异性之间和男男同性恋之间传播。
2、血液传播
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或移植器官,手术、拔牙、美容时使用没有严格消毒的器械,共用注射器吸毒等。
3、母婴传播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在怀孕、分娩和哺乳时都可能将病毒传播给胎儿或婴儿。
不发生婚前性行为。
不以任何方式吸毒。
不轻易接受输血和血制品(如必须使用,要求医院提供经艾滋病病毒检测合格的血液和血制品)。
不与他人共用针头、针管、纱布、药棉等用具。
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或其他场所打针、拔牙、穿耳朵、纹身、纹眉、针灸或手术。
避免在日常救护时沾上受伤者的血液。
不与他人共用有可能刺破皮肤或黏膜的用具,如牙刷、刮脸刀和电动剃须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