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报道

“智能化”让实体经济腾飞 ——邵阳开展“智赋万企”行动侧记

来源:邵阳新闻网 作者:刘富洪 刘其洁 2023-10-20 11:53

当今时代,数字孪生等新技术、新业态层出不穷,谁能在广袤的数字世界掌握主动,谁就能抢占发展的制高点。

邵阳作为传统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坚实,产业类别齐全,在良好的基础上,如何把握好“数字经济”时代机遇,推动数字技术驱动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是摆在政府和企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今年,邵阳市委、市政府全面推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智赋万企”目标实

今年5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邵阳市“智赋万企”行动(2023—2025年)方案》(以下简称3年行动方案),明确了邵阳未来3年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和路径,致力于以邵阳“招数”推动千行百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力争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争取主动、赢得未来。

在摸清基础底子、找出差距、找准关键突破点的基础上,邵阳市在3年行动方案中明确了“智赋万企”行动的总体目标——

3年间,持续推进数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设5G基站12000个、光纤22万皮长公里、机架2700个;推动全市40000家企业上云、3000家企业上平台、180家企业列入省级制造业转型“三化”重点项目。

全市75%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在规模工业企业中的普及率达50%。

打造75家智能制造企业、225条(个)智能制造生产线(车间)、1125个智能工位。

孵化创新型中小企业500家左右,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300家左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20家左右。

打造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2个、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10个左右;推动40家以上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

到2025年,邵阳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要取得显著成效,企业智能化水平极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

锚定目标,邵阳市在推进“智赋万企”行动过程中,注重顶层设计、基础夯实和成果运用,智能化底座不断夯实,智能化供给不断增强,智能化应用有序拓展,云服务支撑有力有效。截至9月底,全市累计建成5G基站7785个,总量居全省第5;发展千兆光网88451户,建成4个中小型数据中心,现有672个标准机架,存储能力为84Pb,算力为22PF,城域网出口带宽提升到5.15Tbps。

“智赋万企”成效足

上月底,邵阳市成功举行“智赋万企 走进邵阳”暨数字产业重大项目开工签约系列活动,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紧扣全省“智赋万企”行动目标要求,结合邵阳实际,对标对表、背书实践,以“智赋万企”行动为抓手,全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特别是邵阳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收益颇丰、受益不浅。

原材料自动上料、异常物料自动剔除、工位间物料AGV自动转运……在邵阳经开区富兰地工具,智能化协同作业场景随处可见。富兰地工具开展了核心工艺智能工位升级,让工位人机比由传统的1:3降低至1:10,人工设备巡查管理由设备数采预警全面替代,减少了班组员工工作负荷,车间管理成本降低60%,任务响应时效提升45%,使车间整体管理水准迈上新台阶。

在邵东,去年出口打火机共35.2亿个,占同期全国打火机出口总量50.1%,稳居全国第一。但其极致的成本更令人感到惊艳——1元打火机20年不涨价,打火机企业却越来越有“赚头”,堪称奇迹。走进世界最大的打火机制造商——湖南东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这里打火机日产量超1000万个,而数年前,日产量却只有100万个。这是企业对生产线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的结果。近年来,东亿电气每年投入数千万用于研发、更新自动化设备。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打造出自有品牌,东亿电气去年出口量比上年增长20%,企业效益更上一层楼。

邵阳云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海螺水泥的子公司。近年来,该公司积极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打造无人化智能工厂,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邵阳很多企业都搭上了‘数字高铁’。希望更多企业能与我们一道,主动拥抱‘数字蓝海’,加大投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加‘数’前行。”该公司总经理彭绍彬说。

近年来,邵阳市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九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链之一优先培育,积极推进“智赋万企”行动,智能供给逐步增强,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的工业企业达2210家;应用场景加快丰富,推动688家中小微工业企业“上平台”、5463家“上云”,总量分别居全省第1位、第4位;72家企业入选2023年省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化”重点项目,项目数量总数居全省第1位。

“智赋万企”后劲足

邵阳市委、市政府在出台行动方案时,不仅为“智赋万企”行动指明了方向,更前瞻性地注意到了行动中的“拦路虎”,并从多个层面作出部署。

邵阳市将“智赋万企”工作作为高质量发展指标,纳入争创省政府真抓实干激励项目,形成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重点企业、行业商协会共同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共同汇聚“智赋万企”的强大合力。

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资金。邵阳市将每年统筹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支持“智赋万企”行动有关重点项目,鼓励各地给予财政配套支持,着力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同时,支持符合条件的数字化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融资,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持续加大对数字化企业和应用企业的支持力度。

推进“智赋万企”行动,人才是支撑。按照行动方案,邵阳市将加强高端人才特别是数字化领域顶尖专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青年科技人才引进工作。同时,支持高校与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联合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发展订单制、现代学徒制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此外,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人才培养,在职称评审等人才评价中给予重点支持。

目前,全市1500余家有数字化转型需求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家都有1名联企干部、1名信息化方面的技术人员到企到点,竭力做好政策宣传、企业数字化转型咨询诊断等服务。

一系列新政策、新机制有力打消企业顾虑、撬动企业转型。同时鼓励平台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围绕转型痛点、瓶颈,分行业、分阶段、分场景设计“工具箱”,打造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示范场景,推动企业低成本、高效率转型。

利用现有的22个省级以上公共服务平台,双清区形成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服务生态,为辖区企业提供一企一策解决方案;邵阳经开区强力推进“1+飞地园区”模式的新经济产业园项目建设,发展数字经济产业,加快了园区企业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的重塑;邵阳市首家“智赋万企”促企上市博士服务站启10月13日正式启动,加快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持续优化企业上市服务、加快企业上市步伐,邵阳市“智赋万企”行动后劲十足......

项目工地上,设备联云上网,工作人员在千里之外精准作业;智慧车间里,“机器人同事”包揽“粗活”“细活”,“数字大脑”监测全流程生产……从“制造”到“智造”,生产一线的变化,折射着邵阳实体经济的新兴之势。

沿着《邵阳市“智赋万企”行动(2023—2025年)方案》设定的“任务书”“时间表”“施工图”,邵阳正向着“数智化”转型。

(作者 刘富洪 刘其洁)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