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头桥镇政务服务中心。
“武冈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邵阳市平安乡镇”、“邵阳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单位”、“全国无邪教示范乡镇”……武冈市湾头桥镇党委办公楼内的荣誉墙上悬挂着数十个奖牌。2016年,武冈市湾头桥镇党委荣获“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的称号。
狠抓党建工作 凝聚党建合力
湾头桥镇地处武冈市北大门,距市区12公里,竹城公路、洞新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镇域总面积139平方公里,耕地6.2万亩,下辖4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7.9万人,年财政收入520余万元,是武冈的人口大镇、农业大镇、经济强镇。
然而,对于这样一个“第一大镇”来说,基层党建工作却曾是它的“软肋”——党建工作力量不强,部分干部对基层党建认识不够、村级组织生活不正常等等。2004年初,武冈市湾头桥镇党委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开始狠抓党建工作。斜塘村在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湾头桥镇最为突出的,经湾头桥镇党委研究,先选好领头雁,配强班子。如今,斜塘村的党建工作在湾头桥镇处在领先位置。
农村党员发展质量的高低,事关党的发展,事关党的形象。湾头桥镇党委始终严把党员“入口关”,坚持将群众口碑放在第一位,推行“一推两评三公示”制度。目前,湾头桥镇49个村党支部已全部实现标准化创建达标,其中泉塘、坪山2个支部通过了示范化党支部验收。
四清村卫生室。
集中为民服务 提升服务能力
如何才能让辖区群众更加满意?对于湾头桥镇党委来说,是一道“必答题”。
湾头桥镇党委书记尹放平认为,“首先要让老百姓觉得好办事,能办好事!”在基层,群众抱怨最多的就是找干部难、办事难,特别是一些偏远村落的群众,办一点小事也要往镇政府或市里跑,十分麻烦。2014年3月,经镇党委集体研究,决定在全镇推行“村级集中服务日”制度,按照“三定两包”要求扎实开展工作。“三定两包”即定时间:每周一为村级集中服务日时间,遇节假日顺延;定人员;定地点;包事项。
自“村级集中服务日”制度实施以来,全镇各村共接待来访群众6万余人,为民办实事3600件,成功调解群众纠纷220起。2015年,该制度在武冈市全面推行。
义夫村的柳银水家的危房已经改造成功。
民生为先 以党建促精准扶贫
为全面落实中央提出帮助贫困户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在湾头桥镇率先推行新“四改”:即政务阵地改造、农村危房改造、村卫生室改造和薄弱学校改造。
2016年3月份,义夫村的柳银水一家人住进了新房,她家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住房属于D级危房。柳银水说:“以前的房子经常漏雨,现在搬进了新房子,有厨房、洗澡的地方,真的是太好了!”
全面推进“新政改”,湾头桥镇政府建成560平方米“一站通”式便民服务大厅,49个村都建立便民服务点,实现部门职能和服务窗口向基层下移,政务服务到家。全面推进“新危改”,筹集资金1200万元,改造D级危房230户,全镇所有无房户、低保户、五保户喜迁新居。全面推进“新医改”,筹资1715万元,每村一个标准化村卫生室,村民小病不出村。全面推进“新薄改”,投入资金3025万元,16所学校全部纳入改造范围,提升了农村教育水平。
同时,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湾头桥镇努力打造一支党支部抓产业、产业连党员、党员连群众的富民产业链,实现党建工作与富民产业发展同步推进。以基地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模式,积极发展特色农业,逐步建成了810亩金银花、750亩吴茱萸、650亩葡萄园、100亩蔬菜、380亩麒麟瓜基地,农民增收速度加快,2015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3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