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亮点工作

五种效应”引燃全域创建之火

来源: 作者: 2023-12-23 11:27

邵阳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想方设法激发头雁效应、聚集效应、辐射效应、全员效应、典型效应等“五种效应”,推动形成全党动手、全员参与、全域创建的良好局面。

一、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

市委书记严华在城步苗族自治县指导

建立市领导联系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制度,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大家19位市领导分别联系、指导20个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覆盖全市所有县市区,涵盖所有“六进”类型。市领导以上率下,带头深入一线调研指导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累计开展各类主题活动、调研、座谈、走访等工作151次;落实联系点创建工作经费2390余万元,解决改厕、更新电路、道路硬化、文化广场提质等群众急、愁、难、盼的问题160余起。市委书记严华的联点对象城步苗族自治县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二、社会团体形成聚集效应

邵阳市率先成立湖南省首个民族团结进步协会,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重在发挥社会团体资源广博的优势,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和团体,积极参与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市323个社会组织,通过“结对帮扶助振兴”、“公益品牌助振兴”、“消费帮扶助振兴”、“四小建设助振兴”等举措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武冈市沙塔公益协会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关爱慰问暖童心”、绥宁县大邵公益志愿者联合会“逆风飞翔关爱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邵阳市建筑业协会“助力民族团结情暖乡村校园”……等系列活动聚集在邵阳大地。

三、示范创建形成辐射效应

秉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理念,按照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总要求,以点带面,连线成片,示范创建活动呈现星火燎原之势,示范效应和辐射作用充分显现。注重加强顶层设计,制订《邵阳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N”三年行动计划(2022年-2024年)》,既突出重点,又均衡发展。当前,邵阳市成功创建6个全国、15个全省、152个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1个省级、11个市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围绕打造“邵阳石榴籽”创建品牌,邵阳市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积极适应新业态、探索新形式、运用新载体,形成以“五联”创建法、“百里脐橙连崀山”、“石榴籽夜话”、“共享共庆传统节日”“石榴籽”快板小分队、“湘窖·我的大学梦”……等一批既彰显邵阳本地特色又体现民族团结内涵的创建品牌,正在走出全市、辐射全省、走向全国。

武冈市甘田村“石榴籽夜话”现场

四、全面发动形成全员效应

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创建内涵、丰富平台载体、推动创新实践,大目标着眼,细微处用力,坚持全民参与、全域创建,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开展宣传。

依托“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开展一场深度动员、开展一次专题宣传、组织一次主题活动、传诵一组感人故事、推送一批动态标语、开设一处宣传橱窗、观看一部主题电影、推广一曲主题歌曲、提质一批站场氛围、开展一周推普活动等“十个一”活动,创建工作群众基础越夯越实。

五、模范人物形成典型效应

注重发挥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典型引领、示范感召作用,树立学习模范、崇尚模范、争做模范的风尚。紧跟全国、全省周期,连续开展7次全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评选与表彰,2022年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促进民族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纳入第二批产业兴邵突出贡献奖。目前,获得表彰的全国、全省、全市模范集体分别达11个、32个、162个,模范个人分别达10个、11个、322个。编制《邵阳市民族团结进步最美身边人故事汇》,通过60篇“最美身边人故事”生动讲述邵阳市民族团结进步的感人故事和生动典型,收录有撰写中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中国民族简史》的吕振羽,援藏16年打造“种子方舟”的“时代楷模”钟扬等国之栋梁;有从脱贫“领头雁”到残奥火炬手的苗家轮椅姑娘杨淑亭,扎根广西、贵州、云南偏远民族地区义务支教11年的“湖南好人”侯长亮等基层工作者;有40多年奔走30万余公里将濒临失传的滩头年画、呜哇山歌、花瑶挑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世界的刘启后等。

“时代楷模”钟扬生前受访照片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