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亮点工作

五指发力推动“三项计划”成势

来源: 作者: 2023-12-23 12:04

邵阳始终把“三项计划”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重中之重紧抓不放,强力推进,通过文旅融合、创业就业、教育援助、结对帮扶、青少年交流等五线发力,推动“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真正落地见效。

一、深化“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

聚焦“文旅融合+民族文化”。举办了城步六六山歌节、绥宁四八姑娘节、洞口乌饭节、新宁脐橙文化旅游节、隆回“讨僚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2023年中国桨板超级联赛暨第二届天子湖桨板公开赛等活动,推动民族地区民族节庆、传统体育等旅游业态创新发展;创作的《种子方舟》、《豆腐西施》、《回家地图》、《长征万里图》等17部文化精品分别荣获“三湘群星”奖(2021)及第二届湖南文学艺术奖(2022);将蔡锷故居、塘田战时讲学院等红色基地及市博物馆、非遗馆等文化场所打造为教育基地,推出《烽火塘田》等教育电影、“让文物开口说话”系列品牌,深入挖掘名人、文物背后的民族团结故事。

(图为《种子方舟》在邵阳演出剧照)

突出“文旅融合+产业发展”。充分融合特色民俗文化,开发了“世界遗产·浪漫崀山”风情游、“魅力苗乡·城步南山”休闲避暑游、“醉美绥宁·侗寨画廊”特色村寨游、“早安隆回·云上花瑶”文旅体验游、“雪峰山居·橘城洞口”文化体验游等5条线路。今年8月,“崀山号”B-724V直升机起飞,又标志着邵阳新增1条景区低空旅游航线。兴安、资源、新宁三县联合发展,合力打造世界遗产走廊,则开创了湘桂旅游新篇章。邵阳还发展民宿600多家,成立了隆回县高山台地民宿协会,鼓励商业银行推出“民宿贷”等金融产品,充分发挥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示范区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创建的示范作用。

围绕“文旅融合+传承保护”。2018年以来,我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10处23个点增至12处26个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14项增至16项。2022年,我市评选出市级非遗工坊示范点16家、非遗村镇示范点10个和非遗街区示范点4个;获评省级非遗工坊示范点1家,省级非遗村镇示范点1个;成功申报2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5处中国传统村落。

二、开辟“三微工作法”就业新路径

打造“微平台”。城步苗族自治县人社局积极主动作为,连续5年与开福区人社局开展劳务协作对接,累计帮扶该县户籍劳动力就业2000余人;2023年1-6月,为民族地区群众3200余人完成职业技能培训。

开辟“微窗口”。深化政校合作,在邵阳职业技术学院挂牌成立了西藏籍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举办了3期民族地区SYB创业培训班。推广便民服务app,实现了“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2022年,我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11”就业服务覆盖人数52887人,就业帮扶覆盖率达到99%;建设就业帮扶车间1207家,吸纳4.79万人就业,其中脱贫人口就业1.32万人,建设数量和吸纳就业人员居全省第一。

(图为邵阳市2023年民族地区SYB创业培训班开班仪式)

提升“微服务”。2月份,市人社局分别在各县市区组织开展了“红石榴专场招聘会”,期间,全市累计举办政策宣讲214场次,组织专场招聘会166场次,累计发布岗位11.51万个,重点企业招用各民族职工1.1万人;8月份又组织邵阳口味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赴贵州省铜仁举办“红石榴招聘会”,提供岗位2000余个,推动中西部地区合作交流,推进企业发展与各族群众就业。

三、共建“同心育人才”筑基新工程

“红石榴”·“1+1”湘吐同心共建校。邵阳市第十中学、邵东市第一中学、隆回县第二中学、洞口县思源学校、邵阳市蓓蕾幼儿园等5所学校与吐鲁番市鄯善县连木沁镇第一中学、吐峪沟乡吐峪沟学校、迪坎镇希望学校、七克台镇中心学校、鄯善县英才幼儿园等5所骨干学校,挂牌确定为第二批“红石榴”·“1+1”湘吐同心共建校(园),并挂牌设立工作室,以“红石榴”·“1+1”湘吐同心共建工作室为纽带,开展实质有效的教育教学培训指导工作,有力推进帮扶任务和帮扶计划的落实落地,开辟线上线下两条通道,开展多元化的跟踪指导。

“心连心”“手拉手”教育援疆,温暖同行。2018年开始,我市先后选派三批、共44名援疆教师对口支援新疆吐鲁番市七所学校,同时,推动湘吐“青蓝工程”建设,提升两地教研教改水平。2020年,我市援疆教师成立了“湖南援疆鄯善县红石榴爱心支教团”,与鲁克沁镇阿曼夏学校结成帮扶对象,为困难学生和教师捐款22700元,帮助售卖干果累计30余吨。

(图为邵阳市援疆教师载誉回家)

匠心育才,筑梦未来,加强西藏人才培养。邵阳职业技术学院举办西藏学生专场招聘会,连续三年安排了60名西藏学生在正大集团、唐人神集团等优质企业定岗实习。近年来,又陆续向西藏输送了近1500名技术技能人才,涌现出以扎西次仁同学为代表的“新农人”50余名,为西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建立“红石榴结对”帮扶新模式

邵阳市民族宗教局与吐鲁番市高昌区建立结对关系,每年为高昌区委统战部提供6万元援助资金,积极构建政府引导、部门服务、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合作共建机制,为邵高两地在教育、农业等领域开展交流协作提供平台;双清区人民检察院与西藏山南市贡嘎县人民检察院、双清区税务局与新疆王家渠市税务局分别签订民族团结进步合作共建协议,开启了邵藏、邵疆联创联建的新模式;新宁县率先赴新疆鄯善县对接工作,签订《友好工商联(总商会)合作协议书》,迈开了两地合作交流的实质性步伐;邵阳市委统战部于9月初赴新疆吐鲁番市调研考察,与吐鲁番市开展协商合作交流,推动两地共建邵吐“红石榴”结对友谊城市,实现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邵阳职业技术学院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加强与山南市职业技术学校联系。2021-2022年连续两年选派优秀教师赴山南市职业技术学校进行专业技术援藏;2021年山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来邵开展交流学习;2022年两校就推进西藏籍学生区外就业工作深入探讨,达成初步共识。

邵阳市民政局选派中高级技术人员12名组建的山南天瑞农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2022年该公司产值达6300万元,解决当地206名员工就业,年增加就业收入1000多万元,参于公司经营模式合作农户户均增收4200元。公司旗下合作种养农户已达1600多户,种养科普示范户148家,同时带动了相关行业如物流运输业等行业的发展。

五、丰富“青少年交流”活动新载体

丰富主题交流活动新载体。武冈市分三批次组织500余名各族青少年赴怀化、广西桂林等地开展“百籽相聚,青春同行”主题交流活动,同时接纳300余名外地青少年来武冈开展交流活动;隆回县东方红小学300余名师生赴怀化芷江县芙蓉小学,共同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心手相牵感党恩”各民族青少年交流活动并签订交流合作协议书,建立青少年交往交流机制;北塔区委统战部与共青团北塔区委组织邵阳市古峰职业技术学校近百名师生到娄底市新化县楚怡工业学校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2023年北塔区‘红石榴’夏令营”活动;绥宁县组织500余名学生赴靖州县开展以“靖绥娃娃手拉手·民族团结心连心”为主题的交流活动,并签订友好合作协议;资源县第二小学、新宁县芙蓉小学组织300名各族学生共同举办“湘桂儿童心向党·民族团结一家亲”资源县-新宁县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邵阳县组织邵阳县第一中学300余名学生赴广西兴安县开展以“石榴同心·湘桂情深”为主题的交流活动。2023年“民族团结杯”湘桂两省七县气排球联赛(城步站)成功举办,共有来自湘桂两省近300名运动员参加;2023年侨界好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邵阳行圆满结束,80名海外华裔青少年欢聚一堂,争做中国故事、湖南故事、邵阳故事的讲述者,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践行者。

丰富社会实践交流活动新载体。邵阳市积极为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搭建平台,邀请全国各地各高校青年赴邵开展“三下乡”、“返家乡”、“智汇潇湘·鸿雁之约”等社会实践活动。2023年,邵阳市共录取了1135名返乡大学生,组建12支返乡社会实队伍进基层、进企业、进机关开展实践活动,如湖南科技大学木槿感恩支教团赴武冈市开展“三下乡”暑期夏令营活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实践团赴双清区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

丰富志愿服务交流活动新载体。邵阳市组织各族青少年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交流活动,通过“平台+队伍+活动+品牌+宣传”等方式,广泛开展“红小帽”、“七彩假期”、“逆风飞翔·关爱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爱心助学护学志愿服务活动”、“雷锋精神传承月”、“援疆抗疫”、“湘窖·我的大学梦”公益助学等志愿服务活动。2022年疫情期间,邵阳市共有1.24万名青年志愿者上岗防疫,此外69名省外青年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达400余人次。

丰富“手拉手、结对子”帮扶交流活动新载体。邵东市振华中学和新疆鄯善县吐峪沟学校开展了线上线下中考复习结对教研活动;邵阳市第十三中学与鄯善县第一中学1000余人开展了线上同升国旗仪式;隆回县第二中学与迪坎镇希望学校结对开展书信交流200人次;湖南洞口思源实验学校与鄯善县七克台镇中心学校600余人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喜迎二十大”线上联谊活动;大祥区华夏方圆学校与西藏山南洛扎县洛扎镇完全小学结对548名学子正式开始“一对一”结对书信交流。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