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从维护省、市边界社会政治稳定、加快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各族人民和睦相处着手,积极探索社会治安“联防”,矛盾纠纷“联调”,农业产业“联发”,基础设施“联建”,群众文化“联创”的“五联”创建模式,打造了一条条团结和美的边界风景线。
一、社会治安“联防”,共保群众安居乐业
边界地区治安管理问题是社会治安管理中的一个难点,直接影响着边界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制约着边界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加快推进边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邵阳市主动对接,协调边界各方建立联防共治机制,切实做好边界社会稳定常态化工作。
城步苗族自治县汀坪乡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资源县河口乡、龙胜县江底乡共同签订《河口、江底、汀坪乡三项治安联防协议书》《森林防火联防协议》,开展联防联治、群防群治,共同预防纠纷、惩治违法、打击犯罪、防治火灾,营造边界良好的环境。洞口县大屋瑶族乡、桐山乡与怀化市溆浦县龙潭镇、江口镇,洪江市塘湾镇共同签订《“扫黄打非”联防协作协议书》,从市场监管联动机制、建立情报信息共享体系、建立案件插板协作体系、建立交接村点联防体系等方面建立共建共享机制,确保边界乡镇“扫黄打非”行动齐头并进。
二、矛盾纠纷“联调”,共创边界和谐稳定
化解矛盾纠纷是推动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邵阳市省、市边界错综复杂,边界地区群众因山林、土地以及生产生活琐事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不同程度影响了兄弟省、市人民群众之间生产生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为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制度的重要作用,积极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多元化解,切实维护边界地区和谐稳定。城步苗族自治县汀坪乡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资源县河口乡、龙胜县江底乡共同签订签订《边界矛盾纠纷“联调”协议书》;绥宁县麻塘乡与怀化市会同县金子岩乡从信息共享、教育引导、促进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建立“金麻联防联调”机制,妥善处理各类影响边界和谐的不稳定因素,有效预防、减少和化解边界矛盾纠纷,促进双边群众不断增强沟通交流、增进互信互爱的民族关系,使边界各族群众亲如一家。
三、农业产业“联发”,共增边界群众收入
发展特色产业、特色经济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城步苗族自治县汀坪乡赴广西江底乡实地考察调研,立足资源优势,确定了“两果两茶”—罗汉果、百香果、油茶、峒茶的产业发展战略。目前,汀坪乡“两果两茶”种植取得重大突破,2022年,全乡“两果两茶”种植规模已达6000余亩。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广西种植大户到汀坪境内合作经营罗汉果、百香果等特色产业,深入指导种植技术,共同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同时,成立专业合作社,积极吸纳农民入社,并给予农民提供技术支持和销售渠道,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四、基础设施“联建”,共建群众美好家园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引擎,也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城步汀坪乡与广西江底乡、河口乡的群众生产生活紧紧相连,部分地区交叉,部分道路、水圳等基础设施共用。为了促进边界地区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城步把加快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定期实地调研边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与广西江底乡、河口乡共同协商,共同争取项目资金,共同规划设计,共同推进建设。汀坪乡高桥村和广西江底乡为做好道路、水圳硬化工程,协商达成一致协议:汀坪乡负责兴修两村共用水圳2.5千米,江底乡负责硬化两村共用道路1.5千米。此条联心道路和水圳的修建,有力促进边界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新宁县黄金瑶族乡、崀山镇与相邻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乡镇,以及新宁县靖位乡与相邻的永州市乡镇也建立了基础设施联建机制,开展了新宁•资源共建“民族团结林”等活动。
新宁•资源共建“民族团结林”
五、群众文化“联创”,共促民族文化发展
加快边界地区文化发展,弘扬边界地区社会正气,是边界群众睦邻友好的有力支撑。城步汀坪乡和广西河口乡、江底乡都是苗、壮、瑶、侗等多民族聚居地,民俗民风既有相通,也有差异。为丰富各族群众文化生活,打造民族文化品牌,推进各民族文化融合发展,汀坪乡联合广西河口乡、江底乡把少数民族文化搬上舞台,不断交流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塑造了一批既有三乡独具特色,又有共通之处的民俗文化品牌。近年来,汀坪乡组织边界村群众向江底乡、河口乡群众学习《壮族火猫舞》、《壮族翡翠舞》、《梦见刘三姐》等具有广西壮族特色的民俗歌舞,汀坪乡向河口乡和江底乡展示、推介了《敬酒歌》、《嫁女歌》、《贺郎歌》、苗乡舞龙舞狮等具有苗族特色的歌舞表演;汀坪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先后举办了“油茶节”、瑶族“酒粑节”、蓬瀛“荷桃节”、横水村“九九红军文化节”、脱贫攻坚成效展等系列文化活动,在举办节日时都会邀请相邻的两乡参加,也会主动参加两乡的文化盛会。通过依托频繁的文化交流,有效促进了边界地区的文化繁荣和平安稳定。
邵阳境界内省、市边界一直呈现出“行政区划隔不住,边界各族一家亲”的团结和谐局面,推动边界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下一步,我们还将逐步探索建立民族团结进步联创、基层组织联建、队伍建设联抓、重点工作联动、品牌形象联树等机制,以“区域联动、常态协作、信息互通、密切配合”为原则,不断开拓创新,促进边界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