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网6月20日讯(通讯员 金丽群)近年来,邵东市立足民营经济发达、乡贤资源丰富的优势,狠抓政策帮扶,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完善就业帮扶服务,有力推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目前,邵东市在乡贤带动下,共有2.6万余人返乡创业,创办各类经营主体2.5万余家,带动逾3万名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第75期《政务要情》专题推介了邵东市“乡贤+就业”工作。
聚焦“政策升级”,高站位构建支持体系。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坚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邵东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制定出台《实体产业发展50条》《邵东市企业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实施办法(试行)》《关于支持产业人才发展的若干措施》,全面打造“1+10”人才政策升级版,构建了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在融资、用工、用能、外贸等方面给予返乡创业的乡贤支持,累计兑现企业扶持奖励资金10.5亿元。充分利用60万在外邵商的优势,积极搭建邵商与政府定期交流、增进了解双向渠道,积极发挥3.2万名乡贤、652个各类乡贤组织作用,进一步摸清乡贤企业人才需要的发展领域、专业需求和工作方向,为毕业生做好“量体裁衣”文章。同时,充分发挥各类媒体平台作用,全方位、立体化、高密度营造浓厚氛围,今年首个宣传片《智汇邵东 职引未来》累计转载量逾3万、点击量超10万人次。
聚焦“资源夯基”,高起点促进“双向奔赴”。激活乡贤资源助发展,推动毕业生“走出去”,全力打通高校毕业生求职的“最后一公里”。甄选一批县域规模企业,提供高层次人才就业岗位,组织创亿达、醇龙、衡科铝材等20余家优质企业到省内高校参加招聘会,招引优秀毕业生100余人。鼓励在外乡贤企业吸收邵东籍毕业生,为企业提供优秀“老乡人才”,让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者成为“未来的新时代乡贤”,逐步形成“老乡贤”带“新乡贤”长效机制,先后输送高校毕业生520人到创亿达、亮国科技等县域知名企业,切实为企业解决人才难题。积极与沿海发达地区开展人才合作,高标准建设县域内优质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已和北上广深等地区的100余家领军企业签订了人才合作协议,今年预计提供就业岗位420个,解决就业800人;41家见习基地已连续15年为社会培养输送人才4876人。
聚焦“平台引智”,高标准引领产业集聚。坚持把工业园区作为产业发展主战场,立足地域内药材加工、印刷、五金、打火机等产业发展优势,以湘商产业园为核心,构建“1+4”产业园区发展格局。建成中工硅谷、易宝支付等线上线下服务平台,支持企业通过快手、抖音、天猫等直播平台开拓市场,电商从业人员3.5万余人。通过校企合作、揭榜挂帅、建设人才飞地等方式,柔性引进各类“高精尖”人才83名;依托邵东智能制造研究院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多所省内高校的20余个高端人才团队、70余个博士人才形成合作机制。此外,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源头和活水,近3年来招商引资企业落地53家,从业人员6000余人,在广州、深圳、上海等地成立“驻大湾区人才工作站”“驻长三角人才工作站”等,每年为企业招聘2000余人。
聚焦“服务托底”,高效率做实就业保障。广招聘。紧紧抓住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契机,定期举行高校毕业生“招聘+招考”就业专场会,开展高校毕业生春季人才服务专项行动,持续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和毕业生高质量就业。2024年共举办大型招聘活动4场,推荐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2000余个;邀请145家企业参与招聘,达成就业意向1978人,其中高校毕业生782人。强基础。建好邵东籍高校毕业生“数据库”,开通“邵东人社”微信公众号,组建就业服务模块,毕业生可线上填写求职意向,努力实现“毕业即就业”。近3年来共收到1万余份求职意向,全面做好精准对接服务,帮助解决就业1229人,回访率达100%,稳岗就业率和回访满意度均保持在95%以上。重激励。加大对优秀人才培养入党的正向激励,吸引优秀人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优秀人才中发展党员93名。大力实施租房购房补贴政策,对高层次人才配偶随迁和子女就学开设“绿色通道”,为38名各类人才解决子女入学关键事,让人才安居邵东、扎根邵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