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邵阳后花园”的九公桥镇。
盛夏时节,九公桥镇中和村内阡陌纵横,水田如镜,田园风光美如画。
金盆村村支书王胜和村民在田间察看水稻生长情况。
7月11日清晨,趁着太阳还未高挂,邵阳县九公桥镇金盆村村委会成员李建华走进村里的产业种植基地,按下开关后,山塘内抽出的水从大棚喷头里均匀洒出,为大棚内的冬瓜、豆角等农作物“降温解渴”。
“现在村部摘掉了好几块牌子,许多报表、留痕、考核等任务都被取消,大家有更多的时间回归田间地头、走进百姓院落。”李建华说。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党中央明确要求为基层减负,要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精兵简政,持之以恒把这项工作抓下去。”邵阳县九公桥镇持续深化改革,积极探索和实施多项减负措施,通过厘清权责、规范督查、强化保障等方式,让基层减负取得实际成效。
轻装上阵干实事
完成大棚灌溉作业后,金盆村党支部书记王胜和李建华2人一同来到金盆村双季稻种植基地,只见2台联合收割机在田间你追我赶的将金灿灿的早稻收入囊中,在田边的村道上,村民们忙着将一袋袋稻谷封口打包,一些商户闻讯前来收购。一幅幅丰收的画卷在此展开,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在此绽放。
“今年雨水充足,加上村干部经常来这里看护管理,稻穗硕大,颗粒饱满。除去水分、杂质,按照标准含水量折算,实际平均亩产有800余斤。”王胜告诉记者,去年村里的双季稻种植面积大概在60亩左右,而今年村集体种植面积达到了200亩。基层减负工作的展开,也给村干部腾出了更多的时间去“照顾”水稻。“200亩,我们搞得定!”王胜充满信心地说道。
另一旁,金盆村种植大户何跃明正在进行豆角的采摘、扎捆作业。“老何,你这里的豆角长势不错啊,今年收成情况怎么样啊?”听到呼喊,何跃明停下了手中的工作,转过身笑着对李建华说:“多亏村里包销,还联系到江北批发市场,解决了我的销路难题。今年我亩产在6000斤左右,毛收入每亩大概有10000多块钱。”
“减负工作开展后,我们基层工作有了更多的主动权、选择权。”随着天气逐渐变得炎热,森林防火和防溺水安全成为村部的重点工作。在查看完村里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后,王胜和李建华动身前往木家塘水库开始安全巡视。一路上,不少村民主动打起招呼。“我们村里有16个自然院落,共计806户2976人。如今县里、镇里开会次数少了,我们跟村民们聚在一起的院落会既提量又提质。”王胜介绍说,“通过院落会,我们都在村民面前‘混了个脸熟’,同时也对他们家庭情况的掌握也更为全面,进一步拉近了村干部和村民之间的距离。”
减负松绑求实效
今年以来,九公桥镇紧紧围绕“减负、赋能”的主题和主线,在“压实责任、细化举措、减出成效”上下功夫,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县有关工作要求,实现为“车”松绑减负、给“马”赋能扩权,加速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该镇以村级党组织为单位确定清牌路线图,逐村开展清理工作。对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集中清理规范工作的有关要求,对不符合要求悬挂的工作机构、设置的功能场所标志标牌、文化墙等内容进行规范性指导6次,清理不符合规范的标识牌、制度牌、宣传栏等,累计清理标识标牌24块、指示牌136块、上墙内容59份。同时,通过精简工作机制,避免基层干部进行重复劳动和冗余工作,让大家能够集中精力用于服务群众,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
“以前忙的时候,一天要开十几个证明,我们也很头疼。”面对村干部反映的实际诉求,九公桥镇全面规范清理了村级组织出具的各项证明事项。在此次行动中,由村级组织出具的证明事项得到了彻底清理和规范。例如,改名证明、曾用名证明等事项均予以取消。这一举措不仅减轻了村干部的工作负担,也简化了群众的办事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大大降低了村民的时间和经济成本,赢得干部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优化会议制度,减少会议次数。九公桥镇坚决做到“无必要不召开会议”,针对一般性事务,推行多个工作会议合并召开制度,避免了村干部频繁奔波于镇村之间。同时,通过驻村干部传达工作新要求,实现了会议精神和工作要求的高效传递,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的时间深入村民中间,了解民生,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该镇加大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清理力度,组织专人对下发至村级的App、小程序和微信群开展专项清理,大大降低了各类工作指令的发布频率,有效提高村党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积极性。截至目前,共排查镇、村各类微信群289个,其中解散16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