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直扎根在绥宁最偏远的山区公路道班,从事一线养护工作;他以路为业,以班为家,熟悉他的人,无不称赞他是公路上的“老黄牛”。他在深山岭头辛勤耕耘34个春秋,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甘为路石,敢承大重”的湘路精神。他就是绥宁县公路建设养护中心干线养护部一线工作人员龙运跃。7月30日,他获评2024年第二季度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
坚守爱岗敬业的恒心
从小贫寒淳朴的农家生活,造就了龙运跃吃苦耐劳的性格和好学上进的品质。1989年12月,18岁的龙运跃从年迈的老父亲手中接过铁锹,成为天堂道班一名普通的养路工。他每天跟班员一起早出晚归,补凼子、挖水沟,遇到困难虚心求教。功夫不负有心人,2年后他担任下寨道班班长。
作为一名年轻的班长,他深知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要做的事情也更多了。为圆满完成养护任务,他主动承担车流量最大、任务最重路段的养护任务。砂路改成油路后,别人不想干的“土法子”烧油,他更是一个人全包,脏活累活抢着干,个人年平均加班超过2000小时。在他的带动下,下寨道班出工出勤率达到100%。
有一次,领导找他谈话,问他是否愿意进局机关上班。龙运跃毅然决然地回答:“请局领导把我安排到最偏远的山区道班,我有信心干好这份事业。”就这样,龙运跃又分别在杨家寨、下寨、兰家、朝仪等道班工作了10余年,无论他调到哪个道班,哪个道班的养护工作很快就迈入全县先进行列。他根据多年的养护经验,首创开挖标准水沟,这一创新养护工艺,在全省公路系统得到推广。
坚守为民服务的赤心
2008年,鹅公道班附近一处村民家发生大火。龙运跃立马带领职工投入救火抢险。尽管头发烧焦了,裤腿烧破了,但看到村民财产保住了,他感到非常欣慰。
2009年5月,鹅公道班所辖路段因山洪暴发,垮了一堆约1万立方米的土石方,交通堵塞。龙运跃连夜组织职工紧急抢修,从当天18时一直忙到第二天3时,终于将公路疏通。
2012年6月的一天,龙运跃正在清理水沟,一辆面包车因速度过快,在转弯处翻了车。他急忙停下手中的工作,将困在车内的伤员救出,并拨打急救电话。救护车到达后,他又热心地协助医护人员将伤员抬上车。
坚守勤廉奉献的决心
善良之心源于平时善德的积累。1994年龙运跃的兄长因故不幸去世,嫂子改嫁,留下2个孩子。龙运跃自己有2个未成年的孩子,妻子在农村没有工作,日子过得拮据,他却毅然决然地担起了兄长2个孩子的抚养重任,送他们上学直至长大成人。
“工班就是自己的家。”龙运跃为这个“大家”的付出远胜过自己的“小家”。为解决当时鹅公道班多年来没有生活用水的问题,他积极争取县局支持,筹资5万元安装了自来水、电话,配置了电视机等,改善工人们的生活环境。为方便工作,他做通妻子的思想工作到银行贷款,两次自购拖拉机用于公路养护生产。
近年来,龙运跃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以老带新,将自身多年的宝贵经验详细讲解给年轻养路人员,提高他们的实操水平,为公路养护事业添砖加瓦。三十四年如一日,龙运跃守护在崇山峻岭间的公路上,流逝了年华,却绽放了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