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建国,男,1969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绥宁县人,主任医师,绥宁县中医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省级重点专科(骨伤科)学科带头人,入选邵阳市及绥宁县高层次人才,为邵阳市“宝庆人才卡”和绥宁县首批“绿洲人才卡”获得者。
扎根基层,无怨无悔
30年来,他无论白天黑夜都随时待命,每一次抢救和治疗都拼尽全力,对抗病魔争分夺秒,逆风而动,向光而行;从偏远乡镇到县级医院,一路耕耘、一路阳光,用实际行动扛起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用医者仁心守护人民群众最美生命之光。作为绥宁县第一批医学院校大学毕业生下乡人员,成建国1993年7月从湖南省中医学院(现湖南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绥宁县河口中心卫生院工作。他始终秉持救死扶伤神圣职责,穿梭于乡镇村组之间,行走在人民群众之中,任劳任怨,不计辛苦劳累,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1997年,主动赴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进修学习,一年后回院创建骨伤科,并率先在全县引进小针刀治疗技术。2002年1月调入绥宁县中医医院后,从事骨伤科临床工作,兢兢业业,埋头苦干,推动骨伤学科快速发展。同时,在日常诊疗中,坚持预、防、治相结合原则,积极向病人宣讲健康知识,受到患者的高度赞扬。多次被评为“县卫生系统十佳医务工作者”、“县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医师”,县十佳“最美医务工作者”等称号。
胸怀大局,义无反顾
“在事关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大局面前,舍小家、护大家,当好人民健康的守护神,将义无反顾、义不容辞”。成建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2003年抗击“非典”工作中,坚守抗疫第一线40余天。2020年初,面对新冠疫情的严峻形势,他主动请缨,参与发热门诊等一线防疫抗疫工作,并统筹抓好骨伤科医疗服务各项工作,甚至每天要做2—3台手术,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正常医疗服务需要。2022年疫情防控新阶段以来,他坚守一线,以院为家,带病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因为夫妻异地分居,小孩也在外地上学,有时2-3个月才能回家和家人团聚,常常因为工作而顾不上照顾家庭。同时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积极参加“县医疗健康扶贫进村巡诊”工作,服务乡村群众,送医送药上门,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得到了一致好评。
仁心仁术,大医精诚
热情招呼、耐心询问、仔细体查,认真开处方、拿药、日夜手术……每次接诊病人,成建国总是一脸微笑、轻言细语,详细了解病情之后才进行诊断和用药。在担任医院“湖南省重点专科-骨伤科”科主任及学科带头人以来,以院为家,一心扑在工作上,努力钻研业务,守正创新,在中医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开展了10余种新技术、新疗法,提升了省重点专科的学科水平。平均每年管理住院病人400余人次,门诊诊疗4100人次,每年开展各类手术500台次。他始终坚持“简、便、廉、效、验”的治疗理念,对四肢骨折创伤,以闭合治疗为前提,以整复手法、小夹板外固定、练功活动、外敷药治疗为基础,在手法整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干骨折、尺桡骨双骨折及胫腓骨骨折和肩、肘、髋关节脱位等方面取得满意疗效。同时注重中西结合,各取所长,秉持能手法整复的,绝不手术治疗;能微创手术的绝不开放手术;采用小切口、手法闭合复位、外固定结合的微创正骨理念。在医院率先开展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技术、PFNA和Intertan钉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膝关节镜技术以及髋、膝关节置换术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胫骨骨折技术,提高了疾病诊疗疗效,减轻了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负担。从医30年,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为了一切病人”的思想,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时刻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近30年的工作历程中取的了很多成绩及荣誉称号。2000年8月28日评为绥宁县中医专业医技学科带头人;2000年获评县卫生系统十佳医务工作者;2001年获评县卫生系统十佳医务工作者;2001年1月18日获评绥宁县人民政府嘉奖称号;2011年在邵阳市中医病历书写竞赛中获得外科系统一等奖;2012年2月3日获评绥宁县人民政府嘉奖称号;2017年获绥宁县卫生计生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22年获县十佳“最美医务工作者”称号。2022年6月30日邵阳公共频道对他的事迹做了“仁心仁术、大医精诚”的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