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冈市积极践行“减负”与“赋能”并重的理念,持续推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走深走实。基层干部从行政事务和考核压力中释放出更多精力投入到服务群众和推动发展中,基层面貌焕然一新,乡村振兴步伐加快。
上门走访、沟通协调、盯项目……近段时间,晏田乡青山亭村党支部书记廖名灯忙得不可开交。青山亭村是合并村,过去有一条1600多米的公路一直没有硬化,因此村民们在路边种起了庄稼。今年8月,青山亭村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对该路进行硬化,但也牵涉了全村8个小组的土地矛盾问题。廖名灯与村“两委”成员每天忙着处理各类矛盾,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9月21日完成了公路的硬化工作,成功将困扰了村民20年的难题在短短20天内解决。
“以前我们总是疲于奔命于各种会议和检查,现在不同了,我们能更专注于解决实际问题。”司马冲镇山新村党支部书记王春华一边在鸡棚忙碌,一边介绍道。今年,山新村利用政府产业帮扶资金,建成3000平方米的现代化鸡棚,预计年产量可达近7万羽成品鸡,村集体经济显著增收。
“基层减负不仅仅是为干部松绑,更是为我们老百姓创造了便利。”晏田乡蕉林村村民周家明对基层减负政策赞不绝口。今年他因建房需拆旧建新,整个审批流程从递交申请到最终获批,仅用时3个工作日。
晏田乡党委书记王金丰表示,基层减负并非简单的责任削减,而是通过优化流程、明确权责,实现治理效能的显著提升。他鼓励乡干部走出办公室,深入田间地头,直面群众需求。“这样的转变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干部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武冈市在推进基层减负工作中,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今年以来,武冈市大幅压减督查检查考核项目,市直单位申报的督检考项目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开展的压减40%以上,以部门名义开展的压减50%以上,有效减轻了基层负担。同时,明确村级组织职责边界,取消了57项不应由村级承担的工作事项,让村干部有更多精力投入到服务群众和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去。
为进一步激发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武冈市还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不断加大基层保障力度。今年,武冈市采取拓宽村干部晋升渠道、加大考录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力度,以及通过比选机制让优秀村书记、驻村工作队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等措施,为基层干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严格落实乡镇工作人员收入高于县直机关同职级人员20%以上的待遇要求,让基层干部能够安心在基层工作、积极干事创业。
(记者 贺旭艳 通讯员 王茜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