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网5月21日讯(记者 何杰锋 通讯员 唐建军 肖建勇)时值初夏,为保障辖区企业客户夏季高温天气安全用电、放心生产,5月20日,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武冈市供电分公司客户服务中心营商环境服务班班长、助理工程师杨文业带着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走进武冈湖南乡乡汇食品有限公司开展入企走访服务行动,不多时汗珠裹顺着他的安全帽系带滑落,随即,内衬也被浸湿。
1997年,23岁的杨文业成为一名“电力人”。“干电力这行,就是要责任在肩、冲锋在前,无论是抗冰保电还是抗洪抢险,我们始终坚守一线,看着家家户户点亮的灯火,哪怕再苦再累我们都感觉值得。”杨文业深有感触地道出心声。
1999年,在武冈电网改造攻坚战中,面对复杂的供电网络,杨文业带着皮尺、测距仪,徒步丈量每一寸线路。炎炎烈日下,他在田间地头奔波定位杆塔;夜深人静时,伏案绘制电网结构图和线路走廊地形图。最终,一份覆盖 12平方公里、标注367处关键节点的电网地图诞生,为城乡电网改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8年冬天,一场冰灾席卷而来,武冈电网5396基电杆倒塌,548公里线路断裂,132 台变压器损毁。时任武冈城郊供电所副所长的杨文业带领队伍辗转189个故障点,抢通7条主网线路,创造了日抢修190基电杆的纪录,而他与同事却在万家灯火亮起时,在抢修车里啃着馒头,28天里杨文业足足瘦了12斤。
2014年,武冈农村家庭光伏发电并网快速发展,但每月光伏发票打印工作却成了难题。杨文业带领团队日夜攻坚,经过1个月的测试优化,数字 “机器人” 技术成功应用于光伏发票打印,实现数据自动抓取、格式转换、排版和批量打印,将原本一周的工作缩短至 3小时。该成果在邵阳地区全面推广,每年节约工时近1万小时。
2022年5月,杨文业任国网武冈市供电公司营销部营商环境服务班班长。自担任营商环境服务班班长以来,他带领团队累计走访武冈经开区企业50余家,为企业编制的能效诊断报告从行业基本概括、企业基本情况、企业能源管理分析、企业用能情况分析、用能设备诊断及节能降耗建议6个方面多维度帮助客户分析自身用能等情况,不仅让企业全面了解行业整体用能情况,还针对性地帮助企业优化用能成本提出专业化建议,使企业用能降成本、用电更省心。
2023年仲夏,国网武冈市供电公司启动计量装置标准化改造。城乡接合部的电线线路错综复杂,老旧台区的计量箱内线路拥挤杂乱,经常出现异常高温的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杨文业带着徒弟们在灼热的金属箱内反复试验,工作服被汗水浸透,手指被金属毛刺划出道道血痕。经过不断试验,他们终于实验出“三色定位作业法”:火线(红色)沿箱体右侧30度仰角上行,零线(蓝色)以相同角度平行排列,地线(黄色)沿底框水平固定,线缆与箱体保持3-5毫米间距,利于物理降温,线缆间距保持15毫米安全距离。
经实测,相较传统布线方式,该工艺使线缆温度峰值从高温时段的78℃降至53℃以下,线缆拆接效率提升40%。目前,这项创新工艺已全面应用于武冈市计量装置标准化改造。计量箱内部温度平均下降15℃,计量故障率同比下降23%。杨文业团队编制的《计量装置工艺标准化图集》,已成为全公司的培训教材。
“师父的‘二指禅’绝活最让人佩服。”杨文业的徒弟苏琼说,“他用食指厚度判定5毫米散热间隙,拇指宽度保证15毫米安全距离,比游标卡尺还准。”
今年4月,杨文业和苏琼分别接到参加“全国劳动模范”和“湖南省劳动模范”表彰大会的通知。这对师徒的“匠心梦”接力,成为武冈电力系统的一段佳话。
28载光阴,杨文业从青葱少年到两鬓微霜,始终坚守在电力一线,他用匠心与热血,点亮城市的光明与温暖。正如他常说的“电线会断,但连接人心的责任永远不能断。”
“每次故障都是待解的方程式,客户的每次需求都是创新的起跑线,创新永远在路上!”杨文业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匠心精神在新时代“电力人”中继续传承,风雨兼程、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