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网7月4日讯近日,邵阳市生态环境局发布2024年生态环境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果,通过构建“信用评价-信息修复-结果应用”闭环管理机制,实现生态环境信用监管精准化、常态化。全年完成744家企事业单位环保信用评价,其中4家获评最高等级“绿牌”,12家因环境失信被列入“黑牌”,信用监管已成为推动企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
五档分类评价,构建科学信用体系。邵阳市创新制定《生态环境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将环保信用评价划分为绿牌、蓝牌、黄牌、红牌、黑牌5个等级,以公共信用综合评价为基础,整合环评、辐射、监测等多维度数据,形成“初审-复核-公示”三级评定机制。2024年全市744家参评单位中,绿牌单位占比0.5%,蓝牌占比92.2%,黄牌占比18.7%,红牌占比3.1%,黑牌占比1.6%。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邵阳经济开发区获评“湖南省环保诚信园区”,邵东经济开发区等10个园区入选“环保合格园区”,成为区域绿色发展标杆。 评价结果不仅在省环保信用平台公示,还同步导入“信用邵阳”系统,实现跨部门信用信息共享。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建立“一企一档”动态管理机制,监管部门可实时掌握企业环境信用变化,为差异化监管提供数据支撑。
动态修复机制,助力企业纠错重生。为鼓励失信企业主动整改,邵阳市建立“定期发布+动态修复”机制,企事业单位在完成环境问题整改后,可通过省环保信用评价管理系统提交修复申请。2024年全市共审核信用修复申请121条,其中省级修复申请59条通过51条,市级修复申请44条通过34条,驳回申请主要集中在整改证据不充分、污染防治设施运行不正常等问题。 新邵县某建材企业因废气超标排放被列为“黑牌”后,投入200万元升级污染治理设施,经第三方评估合格并通过信用修复审核,重新获得环保行政许可资格。信用修复不是“洗白”,而是给企业纠错的机会。市生态环境局法规科负责人表示,修复流程严格遵循“整改到位、证据确凿、程序合规”原则,确保信用体系权威性。
跨部门联合奖惩,彰显信用监管威力。邵阳市构建跨部门信用联动机制,让环保信用评价结果在市场准入、行政审批、评优评先等领域发挥作用。一方面,6家“绿牌”企业如邵阳市云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被优先推荐环保专项资金,支持清洁生产项目;另一方面,12家“黑牌”企业被列入信用邵阳黑名单,暂停新项目环评审批,在政府招标、荣誉评选中被“一票否决”。 在社会治理层面,环保信用已成为重要审查指标。2024年,邵阳市对84个省级标杆党组织创建单位、56名省市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候选人、24家拟上市企业开展环保信用审查,确保候选主体无重大环境失信记录。市民营企业30强评选中,环保信用评价首次纳入评审指标,推动形成"环保好、信用好、发展好"的良性循环。
2025年再升级,信用监管全覆盖。据透露,邵阳市2025年将进一步拓展信用监管范围,计划对排污许可重点管理单位、辐射工作单位、环评机构等开展省级信用评价,同时组织县市区对简化管理单位实施市级评价,实现重点排污单位信用评价全覆盖。此外,还将深化与组织、发改等部门的协同联动,探索建立环保信用与企业信贷、税收优惠挂钩机制,让“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成为常态。 随着生态环境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邵阳市正通过“信用赋能”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从行政监管向多元共治转变,为建设美丽湖南提供可复制的“邵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