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记者 周洋
南山国家公园(候选区)新宁崀山片区的稻田里,朱鹮优雅踱步觅食,它们的每一次觅食足迹,都在为村民“踩”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共赢的致富新路。
央视点赞!“朱鹮稻”成生态金招牌
护鸟生“金”两相宜
近日,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报道了南山国家公园(候选区)里“朱鹮守护者”们的生态致富故事。央视刷屏、多部委推介、全网置顶,南山国家公园(候选区)新宁崀山片区这片朱鹮稻火爆出圈。
朱鹮对栖息环境要求极高,需干净水源和丰富食物。为保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南山国家公园(候选区)崀山片区的村民减少农药化肥使用,留出生态觅食区。这样种植出的“朱鹮稻”绿色健康、品质卓越,很快在市场上走红,每斤售价比普通大米高出3元,即便价格更高,仍然供不应求。
崀山镇窑市村村民雷泽配欣喜地告诉记者:“自从种植朱鹮稻,我家每年能增收二三十万元。”
这“一分朱鹮舞,一分香稻谷”的诗意景象,正是南山国家公园(候选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写照。通过科学保护与生态农业的有机结合,南山国家公园候选区不仅守护了珍稀物种,更让当地百姓真切享受到生态保护带来的经济红利。
从“濒危”到“旺崽”,
南山国家公园(候选区)让朱鹮爱上湖南
朱鹮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鸟中大熊猫”之称,是世界最濒危的鸟类之一。2022年,为了提升南山国家公园(候选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重建全球纬度最低的可自我维持的朱鹮野外种群,南山国家公园(候选区)分两批次引进朱鹮24只,并成功在崀山片区放归。
一对野化放飞的朱鹮“夫妇”成功孵化出了今年首只幼鸟
繁殖期对每个朱鹮巢进行24小时监测,实时掌握温湿度等孵化条件;在巢穴周边科学布撒雄黄粉防蛇,修剪树木枝桠防范天敌侵扰;维护“鱼稻轮作”觅食区,保障食物供给;同时加强日常巡护,及时清理环境隐患......近三年来,南山国家公园(候选区)在朱鹮保护的基础设施建设、种源引进、栖息地保护修复及综合管理等方面累计投入近千万元,保护成效显著。
据统计,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放归的野外朱鹮已累计自然繁育雏鸟24只,其中7只幼鸟已完成自主起飞离巢觅食。2025年新繁育幼鸟5只,并成功实现4只幼鸟初飞。
未来,南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将继续秉持 “两山” 理念,持续做好朱鹮保护等生态保护工作,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