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讯员专栏

何志雄:用双手“走出”养猪致富路

来源:邵阳新闻网 作者:孙咏梅 张海兵 2025-08-18 16:21

邵阳新闻网8月18日讯(通讯员 孙咏梅 张海兵)“喽、喽、喽……”7月25日清晨,新邵县严塘镇峡江村的猪仔繁殖基地内,养猪户何志雄正挪动沉重的猪食桶。只见他依靠双臂的力量,先将身体向前拖拽一小步;随即腾出一只手,奋力将猪食桶也向前拖移同样的距离。如此往复,终于来到母猪食槽前。随着饲料倾泻而下,母猪立刻凑上前,大口咀嚼起来。旁边,一窝刚出生不久的小猪仔正挤作一团,粉嫩的身体拱动着,贪婪地吮吸着乳汁,发出满足的哼唧声。看着安然进食日母猪和渐长大的小猪仔,何志雄心里乐开了花。

拌料、喂食、清粪、消毒,何志雄每天几乎住在了猪圈里。

每天早上6点,何志雄开始打扫猪圈,保持干净整洁;查看猪的粪便,判断猪群健康状态;准备猪食喂猪——这是他每天雷打不动的工作。

身残志坚 萌生自立

1982年何志雄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然而,命运在他几个月大时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他患上小儿麻痹症,双腿再也没能站起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跟着爷爷长大。

“那时不敢出门,总觉得别人在议论我,索性就闷在家里。”何志雄回忆道。他没上过学,也没有玩伴,童年是在孤独中度过的。20岁那年,看着村里的同龄人纷纷扛着行李外出挣钱,而父母也日渐衰老,何志雄心里像压了一块石头:"我不能一辈子靠父母养着。"他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活出个人样来。

可现实比想象中艰难。他拖着不便的双腿四处找活干,却一次次被拒在门外。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他找到人生中第一份工作——在一个游戏厅当看守。每月五六百元的工资,虽然微薄,却让他第一次尝到了自食其力的滋味。然而好景不长,游戏厅生意越来越差,几个月后,他失业了。  

“总得找点事做。”何志雄不甘心。听说村里有人养兔子,本金少还包回收,他咬咬牙买了20只种兔,开始尝试养殖。没有经验,兔子接二连三地病死;没有文化,他连基本的账目都算不清。一年下来,不仅没赚到钱,反而赔了不少。

“那时候真的很难,但我不能放弃。”何志雄说。他一边寻找新的出路,一边跟着弟弟学习简单识字和算术。

一头母猪 点燃希望

2012年,村里的一个朋友要外出打工,想把一头母猪转让给他:"志雄,要不试试养猪?咱农村人,跟牲口打交道熟。"看着那头哼唧哼唧的母猪,何志雄动了心——养猪门槛不高,村里谁家没养过一两头猪?可这话传到村里,质疑声跟着来了:“他连走路都困难,怎么能行?”“正常人养一头都累得够呛,更何况是一窝。”爷爷也犯愁,自己养着几头牛本就吃力,哪有精力帮孙子?在外打工的父母虽不赞成,还是寄回600块钱:“你想试,就试试吧。”

“以我的身体条件,的确很困难。”何志雄坦言,但我想试试这条出路,总得有个奔头。”思来想去,他接下了这条母猪。猪舍家里有现存的,难的是日复一日的照料。拌料、喂食、清粪、消毒,这些繁重的体力活对何志雄而言异常艰难,他起早贪黑,几乎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猪舍里。在他的精心照料下,母猪产下了10几头小猪仔,由于没有管护经验,小猪感染了疫病,出现烂蹄子症状,站都站不稳,他急得团团转,赶紧用手机拍下照片发给邵阳的“猪大夫”,确诊是5号病。经过治疗后看,还死了好多头,可把他心疼坏了。

从那以后,何志雄意识到了技术的重要性,不断跟“猪大夫”请教提升饲养技术,养殖经验逐渐成熟。小猪仔出生时,他更是精心护理,在猪圈地上打地铺,一睡好几宿,看着精心护理的小猪崽活泼健康,他付出再多辛苦也值得。

改养良种 波折前行

猪慢慢养起来了,可卖得不算好。来买猪仔的乡亲总说:“老何啊,你这猪是土种,养大了肥膘厚,现在的人都爱买瘦肉多的猪。”

靠着这双手,他养的猪“钱”景越来越好。

乡亲的话,他听进去了,也琢磨开了。2018年,何志雄咬咬牙把攒的钱全拿出来,引进了3头大白猪种猪。这种猪优点明显:一胎多的时候能下20头小猪仔,瘦肉率高达65%,长得也快,4个月就能长到200多斤。他准备大干一场。2019年,为了迎接更多的小猪仔,他跟父母借了5万元钱,建设了一间新猪舍。经过精心呵护,这一年,3头种猪分别产下了17头、13头和12头小猪。

然而,新的挑战接踵而至。产后的母猪突然不吃食,也没有奶水,几天之内,活泼的小猪仔就死了13头。何志雄心急如焚,再次求助师傅,才明白新品种大白猪比以前的土猪娇贵,母猪因产后护理不当得了炎症。找到了原因,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虽然这次损失了近一半的小猪仔,但存活的小猪仔行情非常好,卖出了好价钱。这次经历虽然带来损失,却让他学到了关键知识,增添了不少信心。养猪的道路一波三折,何志雄在实践中摸索,技术日益精进,对养猪越来越得心应手。

勤劳致富 点亮人生

“最近刚卖了一批猪仔,一共21条,卖了3万多块钱。”何志雄开心地说道。从2012年接手一头母猪起步,经过多年的坚持和摸索,目前,他的养猪场有3头能繁育的母猪,年出栏仔猪近100头,还有10多头商品猪。如今,他的养猪事业已步入正轨,每年收入稳定在10多万元。他用勤劳的双手彻底改变了生活:盖起了新房,添置了新家具,日子越过越红火。让他高兴的是,曾经在外面打工的父母也回到家中,帮他分担部分活计。更重要的是,他找回了自信,深刻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力量。“觉得自己有用有价值了。”他由衷地说:“这份‘被需要’的感觉,比什么都踏实。”

他的成功也激励着乡亲们,村里已有不少人向他学习养猪技术。谈起未来,何志雄眼中闪烁着明亮的光:“现在技术更熟了,也攒了点钱。下一步,我盘算着再引进几头更优良的种猪,把规模再扩大一点。还想把猪舍再改造得更科学些,能省点力气,也减少疫病风险。”他顿了顿,脸上带着朴实的笑容,“要是能带动更多像我一样的乡亲,特别是残疾人朋友一起干,那就更好了。让大家都能靠自己的双手,把日子过好。”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