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建湘中湘西南经济中心,邵阳如何提升城市硬实力

来源:邵阳新闻网 作者:邱文丽 2017-01-04 09:21

 

邵阳,湘中明珠、资水名城,建城于春秋时代,至今已2500多年,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而名播湖湘。作为一座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邵阳也一直是湖湘重镇。

0

航拍邵阳。

差距:工业经济的初兴与困顿

邵阳,曾经是湖南省重要的工业城市,经济一度辉煌。上世纪50年代起:邵阳人引以自豪的工业街,在一条近2000米长的街道两旁,先后聚集了50多家国有及集体工业企业,造纸厂、糖厂、钢笔厂、皮革厂、罐头厂等工厂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从1953年到1978年,邵阳因资源丰富和地处“三线”地区而受宠,国家在邵阳投资兴建了一大批大中型国有骨干工业企业如:纺织机械厂、湖南汽车制造厂、纸版厂、湘印机、资江农药厂、液压件厂、湘中制药等等。这些企业在省内外都有较大的名气。当时有纸版行业“北辽南邵”、印机行业“北人南湘”、液压件“北榆南邵”的美誉。这些工业企业为早期的邵阳工业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邵阳拥有820万人口,是湖南人口第一大市,历史文化底蕴丰厚,自古以来是湘中湘西南的经济文化中心,与中国西南地区各省市向来有频繁密切的经济商贸往来。“七五”期间邵阳为全省重要工业基地,形成了完备的工业体系,形成机械、电子、纺织、造纸、医药、化工六大支柱产业,支撑了邵阳和湖南的经济的发展。

然而,市场化改革以来,受制于交通和西南内陆区位条件,导致邵阳一度淡出了区域中心地位,并在一段时期陷入区域发展的“低水平陷阱”,成为全省经济的“短板”。以中小国有企业为支撑的邵阳工业逐步衰落:曾经跨入行业前茅的液压件厂好景不再,赫赫有名的湘印机厂全国胶印机行业“三强” 地位不保,湖南汽车制造厂停产待租,过去红红火火的工业一条街变成了地道的“失业街”。

新世纪以来,邵阳市在争项目、强基础、谋改革、兴产业、扩城镇、惠民生等经济社会发展上全面发力,现在与过去相比,邵阳市经济无疑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外地横向比较,其发展还是较慢的,经济总量仍然弱小,发展后劲不足,竞争力不强,经济的落后状况并没有得到完全改变。

我们要建设成为湘中湘西南经济中心,加快以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沪昆高速百里工业走廊为带、县市工业园区为点的“一核一带多点”建设,努力打造湘中湘西南规模最大、覆盖人口最多百里工业中心。着力打造非公有制经济示范区、全民创业示范区、国家发改委确定的首批湘中湘西南面积最大的产城融合示范区。努力建设开放型经济示范区。然而从邵阳目前发展情况来看,与这一战略目标也还存在着一定差距。邵阳作为湖南省经济相对滞后地区,与全省一样面临县域经济、开放型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和金融服务业等“四大短板”。邵阳县域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和金融服务业服务实体经济不够表现更为突出。同时还面临长期累积的缺乏科学准确的发展定位、重点支持政策及项目不足、要素结构制约瓶颈异常突出、有效承接产业转移面临困境和经济新常态下带来的困境。

 

                                机遇:迎来加快发展新时期

尽管邵阳的经济仍处于较为落后的地位,其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多方挑战;但种种迹象已表明,邵阳市经济已进入了一个加快发展的机遇期。

近5年来,邵阳市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在抓关键、破难题、补短板上出硬招、求实效,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全市主要经济指标每年都保持两位数增长,绝大多数指标实现翻番,增速处于全省第一方阵。在全省绩效考核中,邵阳市从2012年起成为唯一连续4年评为先进的市州。2014年和2015年荣获全省小康建设“经济发展奖”,是大湘西5个市州中唯一连续两年获奖的地区。

三一湖汽工作人员正在作业。

三一湖汽工作人员在作业。

省委、省政府重点智库联合课题组在邵阳调研后认为:邵阳自古以来是湘中湘西南的经济文化中心,虽然一度淡出了区域中心地位,但近年来,随着交通区位条件改善和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邵阳市综合经济实力在湘中湘西南地区处于领头雁地位。相关数据显示,邵阳市居民存款和社会资本高居全省第二,仅低于长沙市;邵商数量和成熟的产业工人数量均位居全省前列,非公经济也十分发达。这些是邵阳经济将继续领跑湘中湘西南地区的核心要素。邵阳还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在湘中湘西南有一定的优势。邵阳成为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是我省优化空间格局的现实需要。

建成湘中湘西南经济中心,邵阳经济发展同样面临着五大机遇:一是全面协调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家将加大中西部地区扶贫开发力度,促进欠发达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补齐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等方面的短板。加上国家更加注重农业现代化,这些对于农业大市和民生薄弱的邵阳来说,将催生大量投资热点和机会,为加快发展、后发赶超带来重要机遇。二是区域发展战略带来的新机遇。国家先后实施西部大开发、武陵山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中部崛起战略以及全国老工业基地改造、资源型枯竭型城市转型、全国产城融合示范区等一系列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以及省里实施的湘西大开发、湘商产业园政策、娄邵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政策,都将为邵阳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政策红利空间。三是区位条件改善带来的新机遇。随着沪昆高铁、娄邵铁路扩改、怀邵衡铁路和武冈机场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的建成,邵阳正式跨入“高铁时代”,加之即将开工的张宁高铁、呼北高速、邵东机场等,将拉近邵阳与全国、全世界的距离,全面提升区位优势,具备融入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经济区、大西南地区的时空条件。四是国内产业转移带来的新机遇。随着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步入升级换代阶段,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就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邵阳是全国的老工业基地,有很好的制造业基础,技术力量雄厚,同时人力资源丰富,有820多万人口,拥有100万邵商资源和一大批高素质的产业工人,能够有效承接产业转移。五是邵阳市自身发展和内生动力带来的机遇。东部城市群获批,城市融城步伐加快,为加快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突破: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

短板和困境,是一个地区发展过程中特定阶段和环境下的产物,只有全力补齐短板,通过量变积累实现质变,才能走出发展困境,化挑战为机遇,为下一阶段的跨越发展赢得时间和空间。建设湘中湘西南经济中心,邵阳又该如何提升城市经济实力?

1478477147912

宝工区内的湘商产业园标准厂房一角。

邵阳市经信委党委书记谢益林表示,建湘中湘西南经济文化,邵阳工业方面发展的目标可以用“一快、两创、三倍、四固、五新、六扶”这十二个字来概括。一快,即大力实施兴工强市战略实现工业总量快速扩张。二创,即积极搭建创业平台,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三倍,即大力实施园区优先战略,促进园区面积、园区产值园区规模企业倍增发展。四固,即以骨干龙头企业为依托,促进食品、装备制造、轻工、建材四大优势传统产业巩固发展。五新,即以国家产业政策支撑为契机,引进和培育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六扶,就是将食品、建材、生物医药、皮具发制、打火机、特色旅游产品加工六大工业行业以“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方式作为产业扶贫攻坚的重要领域,实施产业精准扶贫。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兼职教授肖卫说:“建设成为湘中湘西南经济中心,邵阳提升经济实力的努力方向为:建设国家级交通枢纽,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非公经济示范区、创新创业示范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等几个示范区,建成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邵阳正在以湘商产业园建设为契机,打造以邵阳经济开发区为核心、沪昆高速百里产业走廊为产业带,县城工业园区为多点的“一核一带多点”新型工业发展格局。加快邵阳经开区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步伐,统筹推进各工业园区产业升级、空间优化。依托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特色园区,促进三次产业、文化、生态、民生与城镇建设深度融合,形成多个基础扎实、实力雄厚、特色明显的新增长点。因此,要继续大力支持湘商产业园发展,大力支持邵阳经开区成功申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将邵阳打造成为国家级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支持食品加工、装备制造、有色化工、建材、造纸和其它轻工业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加快扶持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重新恢复邵阳30年前“工业强市”的雄风。

“在邵阳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上,支持将邵阳建设成为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示范区,带动周边地区民营经济发展,弥补我省非公经济发展不足的短板。要充分利用邵商资本、人力资源和政策优惠的优势条件,深入推进大众创新、全民创业,支持邵阳建设中西部地区创新创业示范区。”邵阳市政协委员、工商联副主席王建军说。

“另外,地区经济社会要发展,交通须先行,交通是个重要的推进器。没有强大的交通就不会有持续强劲的发展。只有大交通才能带来大产业,只有大产业才能促进大发展,大产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邵阳要实现“二中心一枢纽”的战略目标,就是要举全市之力,围绕“大交通、大产业”这几个字做好文章。”

邵阳学院经济管理系副主任李新平:“建设湘中湘西南经济中心,要走特色发展之路,做大做强生态产业,跨越粗放式发展之步。邵阳武冈机场建成后,铁路、公路、机场奠定了邵阳区位优势,邵阳的西南大门打开,有利于邵阳利用外部资源,开放发展将成为重点。”

邵阳市正处于连接东盟的西南大通道上,是“十三五”湖南走出去的重要路线的前沿要地。“十三五”时期,邵阳坚持以泰国、老挝、越南、印尼4国为中心,大力推进在东盟各国家和地区境外贸易(商务)代表处及各种体制模式代理机构的建设,努力打造区域内对外贸易、经济、技术和信息合作的全方位服务平台,加大对亚洲其他国家以及非洲、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的辐射力度。所以,省委、省政府在《湖南省对接"一带一路"战略行动方案(2015-2017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邵阳是连通中国-东盟经济走廊和北部湾地区的大通道,是我省对接海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要把邵阳建设成为湖南省开放发展示范区,尤其要从产业、技术和人才等全方位对接东盟实现开放发展。

扬帆破浪,邵阳“二中心一枢纽”战略正当其时。在打造湘中湘西南经济中心城市征途中,宝庆古城昂扬奋进!

weixin
123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