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塔区“三举措”构建大调解格局

来源:邵阳新闻网 作者:贺蓓蕾 王思斯 2017-04-26 17:11

“多亏了刘所长出面帮忙调解,我的工伤赔偿金终于拿到了。”近日,北塔区茶元头乡的村民马金莲因工伤赔偿纠纷与其老板马军平拖了半年之久的纠纷得到了圆满解决。

近年来,该区不断健全调解组织网络,优化调解队伍,加强矛盾源头治理,基本上形成了“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专职人民调解员+专业化方法手段”的大调解格局,筑牢了北塔平安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1+N”模式   健全组织网络

“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找到调解员帮忙处理矛盾了”。田江乡70岁高龄的周老太高兴地说道。之前其儿子不愿意承担赡养责任,因而起了纠纷。面对无法解决的赡养问题,腿脚不便的老人很是苦恼。村调委会调解员知晓后,主动上门免费当起老人的法律顾问。最终帮助老人维护了合法权益,守护了亲情。

为确保人民调解网络全覆盖,北塔区大力推进“1+N”模式,不断健全调解组织网络建设,建立了1个区级矛盾调处中心,5个乡(办)调委会,44个村(社区)级基层调委会。在医患、交通、婚姻家庭、工伤、劳资、安全生产、征地拆迁、三农、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领域设立专业性调委会9个,企业调委会3个,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调解网络,基本上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乡办,矛盾不上交的目标。

今年来,全区各级调委会调解案件26件,调解成功26件,成功率100%,协议涉及金额32万元,其中疑难复杂案件3件,及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加强培训管理  优化调解队伍

坚持“阵地为基、关键在人”的理念,把调解队伍建设摆在核心位置,实现专业人做专业事,打造一支专业素质高的基层调解队伍。

北塔区下大力气优化队伍结构,逐步完善了人民调解员的选聘、培训、管理机制,从政法干警、律师、基层干部及群众中较有威望的人中选拔出一批有能力的人担任各级调委会的调解员,实现了“老、中、青”三结合,“专业知识、年龄结构、社会阅历”三兼顾。同时,为进一步提升队伍素质,筑牢维稳的第一防线,该区按照“分类培训”原则,出台了系列调解员培训制度,通过岗前培训、年度培训、以会代训、集中学习、以老带新等形式对调解中易涉及到的法律法规、调解技巧、调解实务等方面开展培训,不断提升调解员的整体素质,提高调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

北塔区现有专职调解员376名,今年来共组织开展调解员培训3次。因成绩突出,近年来,该区先后有2名调解员获得“省级人民调解员”的称号,1人获得“全国人民调解能手”的荣誉称号。

“调解+普法”  注重源头防范

“幸好司法所及时制止,向我们普及土地权属相关的法律知识,要不然要捅出大篓子了。”茶元头樟木村一村民说道。原来最近他因土地权属不清,在邵西大道阻工,差点引起群体性冲突。

为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纠纷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从源头上化解矛盾,该区积极探索“调解+普法”的工作模式,通过广播宣讲、开展法制课堂、进村入户讲法等多种形式开展普法宣传,实现调防结合,积极引导群众依法理事、理性维权,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另一方面,对已发生的矛盾纠纷进行调处时,设立“流动调解庭”,将“调解庭”搬到群众家门口,组织当地群众现场旁听,通过讲事实、辩法理,实现调处一片,教育一村的目标,把调解的过程变为群众学法的过程。今年来,全区共开展各类法制课堂60余堂,法制宣传10余场,受教育人数5000余人次,及时排查矛盾纠纷205次,预防纠纷69件,防止群体性上访3起,有效的将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