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城丽景】水府庙:入云沐江风

来源:邵阳新闻网 作者: 2013-04-08 00:00

水府庙,资江邵水交汇处的双江楼。相传,秦始皇南巡时在这里修建过“望江亭”;三国时期诸葛亮率大军南征,七擒孟获,几次在此驻扎,建为点将台;明朝时建水上宝古佬供奉河神、避水患、祈求吉利的河神庙;清朝时为宝庆城民每年赶庙会、祈神唱戏的戏楼。如今,这里是文人骚客的聚集之所。两千多年过去,水府庙完成了由一个地理坐标向文化坐标的华丽转身。

民间传说,秦始皇第二次南巡时,过洞庭,来到了资江河畔的白公小城,始皇欲登高极目双江,便下令在资江与邵水的交汇处修建“望江亭”,这是水府庙历史中最久远的记载。400多年后,诸葛亮率大军南征,七擒七纵孟获,几次在这里设立点将台。河南新野的白河边有类似建筑,也被称为水府庙,或许,诸葛亮在江边点将以及指挥民众抗击水患的建筑,都被称为水府庙?历史没有留下详尽的痕迹,仅仅给了大家一个猜想。

这以后至明朝万历年间,白公城由一个民众寥寥无几的小城,经历过昭陵、邵陵、邵州的历史,成为人口众多、名噪江南的宝庆城。资江与邵水的河床淤积、春夏洪水泛滥,困扰着宝庆城民。城民合力,在此处修建水府庙,下游修建北塔,以供奉河神,祈求保护。

又是400余年过去,水府庙毁于鸦片战争的战火。道光年间即被重修。据说,后来水府庙再次被破坏,仅仅庙前的戏楼保存完好。戏楼被人们称为“半入云古”。

现在的水府庙,还大多保存着160多年前甚至明朝万历年间的水府庙的模样,不同的是比以前的水府庙整体抬高了2.8米。

2000年来,水府庙一直作为昭陵、邵陵、邵州、宝庆的地理坐标而存在。水上宝古佬曾经栖身水府庙下的双江交汇口,以此为家。

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水上宝古佬已经消失了,但是,水府庙仍然耸立在资江河畔。如今的水府庙,庙已经消失,戏楼还在。朱柱碧窗,雕梁画栋,飞檐参差,戏楼顶额上还题有“半入云”三字,两旁“妙手空空,一弹秋水一弹月;余音袅袅,半入江风半入云”的对联又重现光芒。

2007年,市政府投资上百万,对水府庙进行了整体抬高。随后,这里的文化底蕴,在邵阳文人的拥集下,得到提升。一曲曲文化的唱响,使得水府庙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

【编辑:刘芳军】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