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网 编者按:柔婉的资水与多情的邵水,千年的宝庆,在水与水的缠绵中,折下了秀丽的身姿。风韵的佘湖山与柔绵的六岭,千年的宝庆,在山与山的守望中,勾勒美丽的痕迹。而无数文人骚客,也在宝庆留下了足迹。双清秋月、佘湖雪霁、龙桥铁犀、桃洞流香等等,都是宝庆千年秀丽自然与人们智慧的杰作。历史印记里,它们已经不单单作为一个景致而存在,它们体现的更是宝庆古城的文明。
宝庆八景中,双清秋月指代的地方,仅仅是如今双清公园中在资江河湾的石峰与双清亭。先有双清亭,再有双清公园。所谓双清,前人称其位居资水、邵水两条清流汇合处,故以“双清”命名。
双清亭下石峰被人称为“砥柱矶”,它伸入资江中,如半岛形高峻而陡峭的山峰。危石嶙峋,峭壁高耸,脚下的高庙潭,素湍碧波,倒景回清。明嘉靖十七年二月,湖广巡抚顾嶙见其“当水之冲,甚奇特”,于是将石峰题名为“砥柱矶”。并写了一首五言律诗:昆仑一卷石,飞落碧江唇,静日浮佳气,中流立此身,楼台悬峭景,桃李点芳春,阅尽狂澜色,何须问水神?”而后来的宝庆知府邓继,曾将这首诗刻在了砥柱矶头。
470多年,这里一直被宝庆的文人骚客所重视,这里也见证了宝庆古城的文明。宝庆翰林车大任,著名学者魏源,一代名将蔡锷,都在砥柱矶、双清亭有题咏。
据记载,双清亭始建于北宋。明朝巡抚赵贤在此书写了“双清揽胜”四字,据说是巡抚大人见双清亭下汇聚了水之美,山之秀、石之奇,兼具亭阁之雅,古塔之幽,城郭参差,月色清朗。
整修后的双清亭,更是让游人流连忘返。双清亭为纯木结构,四角重檐,脊饰龙凤,雀替斗拱,绕以明廊,游人可凭栏远眺,小憩怀宜。而游人亭中小坐,感怀古人,轻拂江风,远眺资江流水,莫不心旷神怡。
如今的双清秋月,依旧是公园的重要景点。站在这里,感受“云带钟声穿树去,月移塔影过江来”这副对联的意境,就能发现古城的文化,其实就在自己的身边。
【编辑:刘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