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家康”——武冈产业扶贫的“领头雁”

来源:邵阳新闻网 作者:胡南春 2017-05-23 15:50

邵阳新闻网讯(通讯员  胡南春)远看近闻,不仅有土花猪、铜鹅、土鸡、油茶等种养基地遍地开花,而且其猪叫鹅叫鸡叫声声入耳,真是风景这边独好啰!项目进展如何了?作为边建设边生产的武冈市家家康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这一多少贫困农民多少岁月翘首盼望的脱贫模式,如今在湾头桥镇泻油村横空出世,两年未到,就把4村400多个贫困户全部解决了家门口就业问题,并且实现每户每年增收万元以上,折合人平就是400多元“真金白银”。自工程实施首战告捷后,这个贫困人眼里的“家家康”,正式让武冈产业扶贫有了“领头雁”。

 精于现实版本的“领头雁”

5月22日,武冈市湾头桥镇泻油村农民李永辉高兴地告诉记者,“活了53岁,穷怕了这么多年,还从来没见着直接、间接、长期三方惠民一事,这么精于现实版本的‘领头雁’,老夫真是大开眼界了。”

作为全市扶贫攻坚的标志性产业,以泻油村为中心,以辐射带动石覃、付家、双合等村发展武冈铜鹅、黔邵土猪、温氏肉鸡和油茶、雪峰蜜桔等种养业为主、乡村旅游观光为辅的特色农业产业园标准建设,通过产品深加工外销,精于打造城市边缘旅游观光为辅的示范工程,而且要整体带动大家脱贫致富。“这个世上少有的“领头雁”,简直精绝了”。双合村负责如是坦言。

他就是原“全国十大诚信人物”、“捐款赠报.文化扶贫”公益先进个人、曾当选过第15届、16届邵阳市人大代表,现年54周岁的湾头桥镇泻油村村民、“家家康”公司老板刘孙坤。2015年8月破土动工不久,就被邵阳市妇联作为现场会现场点,随后也被武冈纳入2017年重点项目管理对象之一。

据项目指挥部一副指挥长介绍,该项目现已完成投资1930万元,累计流转土地800亩、新建鹅舍1300平米、猪栏4200平米、建成常年存栏种鹅1000羽和年繁殖3万羽的武冈铜鹅繁育场1家、常年存栏1400头和年出栏4000头的土猪扩繁场1家、配套建成大型沼气池1个、2千米自流浇灌管道1条,初步形成以整理荒坡地种植油茶500亩、杨梅等果木100亩、蔬菜等经济作物150亩、绿化林30亩等为基本框架的循环农业,社会关注度日益提高。

 善于精准扶贫的“领头雁”

开公司不说,刘孙坤还以向400多贫困户发放铜鹅苗为契机, 善于积极督导他们科技创新,通过示范推广良种新法,广泛动员业主与长沙一老板签订共同投资3000万元的合作协议,让武冈铜鹅实现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并且还在建设常年存栏3000头母猪的种猪扩繁场的基础上,全力打造湘西南最大的种猪生产基地,向贫困群众提供优质优价的良种猪苗,带领大家增收脱贫。

在解决就业方面,刘孙坤善于把本地贫困人口、留守妇女进行优先安排,甚至还向贫困户免费发放鹅苗、仔猪等种家畜家禽,建立完善产业精准扶贫的直接帮扶模式,深入探索建立委托帮扶模式,合力宣传项目社会效应,提升当地群众理解支持满意度。

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市政府办主任杨孟秋告诉记者,《产业精准扶贫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后,发改部门把它纳入2017年重点项目,并带头组建专门班子协助推进一切工作;招商部门敢为人先,立即放开有关优惠政策;扶贫部门自然不甘示弱,一转身就申报列入了省级产业精准扶贫龙头企业,在会同农业局、特色产业办两个部门的基础上,用以奖代投的方式对贫困户供应铜鹅苗、土猪仔等;林业部门将油茶、杨梅、构树、风景林等一并纳入造林补助范围;教育部门优先将其无抗养殖、9个月才出栏的猪肉提早招标纳入学生营养餐。

“为全力支持刘孙坤公司,不仅各级各部门全部参与进来,而且还从项目动工第一天起,全体工作人员与两三百施工人员一道,吃在工地,守在工地,坚持“5+2”、“ 白+黑”、“晴+雨”工作模式,为工程如质如量如期完成打下基础。”杨孟秋如是说。

敢于拔掉穷根的“领头雁”

刘孙坤告诉记者,扶贫帮困,重要是发展产业,关键敢于拔掉穷根,为确保项目全面实施,各职能部门殚精竭虑,做到了哪里有阻碍,哪里就有政府,哪里就通畅。

刘孙坤接着说,在项目实施中,农业综合开发部门把它申报列入2017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希望得到上级重点扶持;水利部门把它纳入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支持,从而实现养鹅、养鱼、养猪、种湘莲等用水保障;在交通部门方面,通过环场路硬化的形式,将它纳入扶贫道路项目支持;建设、规划两部门对生态旅游观光的楼亭馆所和猪、鹅舍、办公楼的施工、布局加强技术指导和资金援助,并为在场内做工的危房或无房贫困户集中建设安居房;国土部门,因地制宜将荒山荒坡优先纳入到土地整治项目;畜牧水产部门,也从国家生猪调出大县、标准化养殖小区、养殖污染物治理示范场等项目资金给予支持;农业部门从县域经济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沼液管道自流化浇灌等方面,进一步加大项目扶持力度。

据了解,“家家康”项目计划8年完工,概算投资1.96亿元,终极目标是“一心一园一谷六区”。在此之前,计划用2、3、5年时间分别建成邵阳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园、国家五星级休闲园区和农业旅游示范点。项目投入使用后,可实现年产值1.3亿元、税收120万元、接待游客逾万人次、直接安置就业600人,带动全市2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奔小康,把民生工程做大做强。

“等项目完成全部投资后,该经验要向市内外进行推广,争取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勇于走一边创收、一边扶贫的新路子,让产业脱贫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富之于民,让全市老百姓真正拔掉最后一处穷根,从而告别贫困历史。”项目指挥部指挥长、副市长殷绪成表示。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