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打造产业脱贫“领头雁”

来源:邵阳新闻网 作者:胡南春 2017-06-05 17:22

邵阳新闻网讯(通讯员 胡南春 )“政府不仅赠送土猪崽崽,还提供技术服务,俺简直就是捡钱一样,脱贫太有信心了。”6月5日,武冈市泻油村贫困户戴允君,赶个大早卖了14头肥土猪,边过秤边数着5620元纯利润,他说自己感动得不得了。

这一多少农民翘首盼望的扶贫新格局,如今在湾头桥镇泻油、石覃、付家、双合四村摇身一变成现实,不出两年时间,400贫困户1512人平均年增收400多元。目前,脱贫313户1109人,成效可见可摸。至此,武冈打造产业脱贫“领头雁”首战告捷。

据了解,该产业扶贫“领头雁”是家家康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工程概算投资1.96亿元,2015年夏季破土动工,现已流转土地800亩,完成投资1930万元。按照“公司+养殖户+种植户”模式,现已建成存笼1000羽种鹅基地1座、3万羽铜鹅繁育场1座、存栏1400头生猪基地1座、出栏4000头土猪扩繁场1座,同时配套建成大型沼气池1个、2千米自流浇灌管道1条,初步形成以整理荒坡地种植油茶500亩、杨梅等果木100亩、蔬菜等经济作物150亩、绿化林30亩等为基本框架的循环农业。

同年10月,该工程得到省委、省农委一行的充分肯定,邵阳市妇联也把它列为现场办公会示范点,今年武冈市又把它纳入2017年重点项目管理。

根据边建设边生产部署,该市成立以市委书记任顾问,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分管农业的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任副组长,市两办及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专门项目领导小组,坚持“5+2”、“ 白+黑”等工作法,辐射带动四个村贫困户集体创业,争取农业局、特色产业办、畜牧水产局、林业局等“以奖代投”政策支持,不但免费发放了铜鹅苗、仔猪、土鸭等特色畜禽种苗,还让林业部门把油茶、杨梅、构树、风景林等纳入造林补助范围。

同时,以建立委托帮扶形式为导向,广泛动员贫困户与长沙一老板签订共同投资3000万元合作协议, 统一发展武冈铜鹅、黔邵土猪、温氏肉鸡及油茶、雪峰蜜桔等种养业,构建城市边缘旅游观光示范性工程,从而实现共同创业目标,确保贫困户人人有工做、家家干事业、年年增收入。

为实现产销一条龙服务,还通过产品深加工的形式,把教育部门生长周期长达9月龄的“无抗养殖”肉猪优先招标纳入学生营养餐,并同卤菜企业签订了铜鹅、土鸡、土鸭等销售合同。

另外,该市在优先考虑留守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的基础上,科学安排中老年、青壮年等剩余劳动力上岗,确保不遗落一个贫困村、不放弃一个贫困户、不抛弃一个贫困人口,让他们按月拿工资,切实解决后顾之忧。

说起产业脱贫,泻油村刘满妹这样向笔者描述:“活了58岁,穷了58年,还从没碰到过就业、创业、致富三全其美,简直是天上掉下个‘好馅饼’,咱总算大开眼界了。”

据项目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市政府办主任杨孟秋介绍,“家家康”项目建设期共8年,围绕“一心一园一谷六区”终极目标,计划用2年、3年、5年时间分别建成邵阳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园、国家五星级休闲园区和农业旅游示范点。

“待公司全部投产后,年均可实现产值1.3亿元、税收120万元、接待游客逾万人次、直接安置就业逾600人,时机成熟后,一方面从帮扶四个村延伸到全市,而且还广泛发动其它民营企业走‘家家康’之路,谋划两万人奔小康指日可待。”  项目指挥部负责人表示。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