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水滩歌》有很多的版本,有邵阳版本,新化版本,益阳版本等。这些版本大同小异,都由《序歌》、《下滩歌》、《上滩歌》三个部分组成,整个诗歌有5832个字(含标点符号),364行,七言一句,每行2句。这么长的诗,一路唱下去,一路又唱回来,边划边唱,边唱边行。能够背下去,实在还要很好的记忆力才行。《序歌》有4句,《下滩歌》长达210句,《上滩歌》为150句。
下滩歌从邵阳市区水府庙开船唱起,“要我来把滩歌唱,不容分说唱一番。资江长达千多里,河有七十二道弯。每人半斤酒与肉,敬了神佛吃一餐。千只平船开下水,一路滔滔来下滩。宝庆开船下汉口,象鼻滩涂头一滩。”上滩歌唱到资江船工回到邵阳城方止,“石灰浸竹造土纸,上水装货进邵阳。解下搭褙算完账,卷起铺盖回家乡。碎银买点小礼物,一家大小喜洋洋。一路时兴枕边讲,梦里滩歌长又长。”
《资水滩歌》真实地记录了船工的生活和船工们与风浪滩湾斗争的智慧和经验,生动地记叙了资江流域历史发展和地理风情,描绘了资江沿途的风土人情、史实、物产、地名、景致、地貌、地势,真实再现了当时以船工为参照物的经济、社会、历史状况。下面从4个方面予以阐述:
一是壮美的山水风光。资水沿途山多、溪流多,山光水色,目不暇接。《滩歌》中提到的从宝庆到汉口往返互不重复的地名有90来处,大小山头33处,溪18处,塔7处。描写风景优美的诗句有10处,如“车石有个田螺眼,水向上流真美观”、“山山枞树映水绿,红枣树下乐姑娘”、“曹操点兵江南地,一轮明月正相当”、 “安儿小淹青山好,陶澍果然好屋场”。这些诗句从人文与自然、微观与宏观的角度,对船工见到的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优美景物进行了客观的描绘。
二是丰富的风土特产。资水上游新化、冷江段,盛产煤炭、土纸、茶叶、玉竹片等物资,诗中列出的有40多种。这些土特产从清代开始就通过资水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下游,运往省内外,返程时运回洋布、绸缎、瓷器、糖、盐等。滩歌中描写物产的诗句有20多句,“小庙滩里出红枣”、“炉埠bù果然好煤炭”、“石头藏玉是锑矿”、“石灰浸竹造土纸”。最有代表性的是写茶叶:“十里茶亭口也干”、“琅塘有个卖茶客,至今没有回家乡”、“千猪百羊万石米,城内城外一船茶”、“山西来了买茶客,桥溪开了卖茶行。八卦滩上乌须坝,只见东坪好茶行。”“老板船靠黄牯坳,个个到此吃茶汤”、“五里三路杨木洲,召集此处修茶庄”、“三仙姑娘化溪会,路走十里有茶香”。茶客、茶亭、茶庄、茶行、茶船、茶汤、茶香说明了当时采茶、制茶、品茶、卖茶、买茶非常讲究,茶叶产业非常兴盛,成为大宗外贸物质之一。
三是立体的各色人物。《资江滩歌》中提到的人物主要有四类:一是资江流域的名人。如“陶澍买田满了贯,至今不准买田庄。”二是资江流域的女人。“化溪姑娘三仙会,鲤鱼滩下竹林湾。”“坪口本是梅花地,叫声客官把船湾。街上多少好美女,十分美色在人间。”“排子山里出美女,美女好看船难湾。”“茶亭河里无茶吃,美女晒羞是修山。”“青石街上好景致,毕家巷里好姑娘。”“犀牛望月蚕溪口,黄连洞里好姑娘。好女解得金银带,沈家码头把船湾。”“三仙姑娘会化溪,路走十里有茶香。”三是资江流域的匠人。如“张家台上舵公好,果然放船不平常。”“龙须滩上龙现爪,马辔市有马恋王。”“岳尺当是鲁班用,龙溪滩上杉木塘。”“猪婆滩上是鲊埠,鲊埠滩上出强黄。”“龙尾滩上现高手,毛角塘里定阴阳。”四是资江流域的仙人。如“魏公庙里把神敬,王庄对门犀牛山。”“关公坛下白马寺,色子庙里是大湾。”“洞宾神仙把楼坐,黄鹤楼下是蛇山。”“龙子王婆盖棉被,大栗港里栗山塘。”“王爷公公实灵验,抬头望见大洋江。”
四是艰辛的船运生活。资江行船,苦、累、寂寞,而且有极大的危险。资江的船工分舵工(船长)、副舵工、桨手,船工出家驾船,不带被,只带简单的生活用品,吃喝拉睡全在船上。桨手除了划桨,还要舀潮做饭。舀从船缝漏进的水,毛板船四个小时舀潮一次,昼夜不得间断,一戽斗水二十来斤,每次要舀七十来戽斗水。二是险。“船打滩心人不悔,艄公葬水不怨天。舍下血肉喂鱼肚,折断骨头再撑船。”资江行船险,是因为滩多且险,下滩险,上滩也险。上滩时,需要拉纤,拉纤是非常辛苦和危险的。正如《滩歌》所写:“干水要把短纤扯,大水稳舵莫乱扳。” “四脚落地牛拉纤,褡褙勒肩痛肝肠。寒暑裸体水中泡,助船上滩身代桩。撑船号子滩头响,十曲纤歌九曲酸。”拉纤上滩得有船相伴才行,多则十条,少得七八条,一条船有固定纤夫两人,十条船就有纤夫二十余名,集中人手一条条地拉上滩去;纤夫把所有气力聚于一根纤缆,匍匐在窄窄弯弯的纤道上前行。
《资水滩歌》涉及历史典故、吏治、经济、民情风俗、文化等众多方面,较为完整地映射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民生的真实状况,是一份研究资水流域重要而珍贵的资料,有待我们更进一步挖掘、整理和研究。
【作者:夏晓山】
【编辑:刘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