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三敢”精神 加快邵阳发展
林彰斌
一、彰显“三敢”精神
护国军神蔡锷之所以能成为一代伟人,既得益于他的独特个性、出色军事指挥才能,也得益于他的“三敢”精神,即敢想敢为、敢做敢当、敢闯敢拼。
投笔从戎,彰显敢想敢为精神,展现了他的伟大抱负。为实现救国救民的理想,蔡锷毅然弃文从武,东渡日本学习军事。学成归来后,投身轰轰烈烈的反清运动,从此开始了“军事救国救民”的生涯。1911年调任云南新军第十九镇三十七协统,是年农历九月初九发动重九起义,光复云南,为推翻清王朝立下汗马功劳。蔡锷投笔从戎,走上军事救国救民之路,体现了他的军国民思想,彰显了邵阳人“敢想敢为”精神。
为国分忧,彰显敢做敢当精神,展现了他的英雄豪气。袁世凯于1915年12月宣布接受帝位,取消民国,改用洪宪年号。蔡锷决心以武力“为四万万人争人格”,想尽一切办法重返昆明。1915年12月25日,云南通电全国,宣布独立,并成立云南军政府,蔡锷任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由于讨袁护国运动的强大压力,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不久病亡。蔡锷在国难当头之际,以民主为重,挺身而出,勇举义旗再造共和,充分彰显了他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
为民效力,彰显敢闯敢拼精神,展现了他的坚强毅力。蔡锷身为军人,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对军队负责,为人民效力。在讨袁护国之初,蔡锷已是重疾在身,但为了共和大业,他不顾个人安危,毅然抱病参战,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率先垂范。由于长时间带病征战,导致病情恶化,终因医治无效,英年早逝。蔡锷这种不顾个人安危的敢闯敢拼精神,令世人钦佩,后人效仿。
二、传承“三敢”精神
“三敢”精神哺育一代又一代英豪。袁国平、李寿轩、姚喆、石新安、白天、唐健如、魏镇、袁也烈这八位邵阳籍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邵阳人实践、传承“三敢”精神的典型代表。袁国平是其中典范。他先后参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长征和抗日战争,曾参与创办红军学校,为红军培养了大批干部;曾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是新四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开拓者和领导人。1941年,袁国平在皖南事变中身中四弹,为了不拖累部队和战友,毅然自杀成仁。
“三敢”精神流传宝庆福地。徐君虎,人称徐青天、徐老虎。1944年,任新宁县长时,及时果断处决了鱼肉百姓的县警察大队大队长罗仲尧。1946年任邵阳县长时,秉公办理震惊全国的“永和金号黄金案”,将他的顶头上司、湖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司令孙佐齐等人送入监狱,并枪毙了专署机要秘书傅德明,赢得了“老虎县长”美称。在他身上也充分彰显了“三敢”精神。
新时代的邵阳人,无时无刻不在传承着这“三敢”精神。宋文博就是其中代表人物之一。他敢于吃苦、敢于拼搏,一举成为全国“爱民模范”,被世人颂扬,为邵阳人争光。
三、弘扬“三敢”精神
作为新一代邵阳人,我们的责任是加快邵阳发展,建设幸福家园。我们当以蔡锷等老一代邵阳人为榜样,做“三敢”精神的传承者、践行者、开拓者。
敢想敢为描绘发展蓝图,做“三敢”精神的传承者。传承“三敢”精神,重点要放在谋划发展上。市委、市政府已经为我们描绘了十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力争通过十年努力,把邵阳建成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享誉中外的文化名城、国家重要的交通枢纽、湘桂边陲的物流中心、产业兴旺的经济强市、我省西南的生态屏障、文明进步的和谐社会、民生殷实的幸福家园。全市各地要围绕这个总目标,制订具体规划,切实抓出成效。
敢做敢当勇挑发展重任,做“三敢”精神的践行者。践行“三敢”精神,重点要放在服务发展上。宏伟蓝图已经绘就,进军号召已经吹响,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时不我待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发扬敢做敢当的精神,勇挑重担,奋发图强,立足岗位做贡献。
敢闯敢拼抢抓发展机遇,做“三敢”精神的开拓者。开拓“三敢”精神,重点要放在促进发展上。在工作中拓宽“三敢”精神的领域,丰富“三敢”精神的内容,提高“三敢”精神实效。我们要以敢闯敢冒敢试的精神抢抓发展机遇,继续解放思想,破除禁锢发展的旧思路,打破影响发展的旧框框,扫除阻碍发展的旧势力。只有敢闯,才能闯出发展新路子;只有敢冒,才能冒出发展新天地;只有敢试,才能试出发展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