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1017~1073年),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省道县)人,北宋理学创始者,所居曰濂溪,世称“濂溪先生”。 治平四年(1067年),周敦颐以永州通判权知邵州。他平生最爱莲花,写下了传颂千古的《爱莲说》,知邵州任上,曾辟衙署之后隙地(即今邵阳市政府驻地内)为池种莲,留下了千古佳话。
一、周敦颐与邵阳关系密切
邵阳自西汉初年建立昭陵县,两汉时期置夫夷、都梁、昭阳三个侯国管领。三国以后,相继设立郡、州、县等行政机构,但“自宋以前,邵州学官于载记无闻,不得而言焉。”“治平四年,周子权知邵州,始迁建州学,倡明教法,学徒渐广”。而濂溪先生常于处理公务之暇,去州学讲课,“诲诸生如亲子弟”,此后,邵阳人们学习文化知识蔚然成风。
邵阳人们为纪念周敦颐先生,先后在城内城外四个地方修建濂溪祠,即州学濂溪祠、府学濂溪祠、书院濂溪祠、爱莲池濂溪祠,置龛设主,春秋奉祀。并修建东山书院、希濂书院、濂溪书院等纪念濂溪先生。
自周敦颐知邵州之后,来邵阳担任县、州、府官吏者,多以周公为榜样,以大力振兴邵阳教育、启迪民智为己任,使邵阳的文化教育事业得到较大的发展。
二、邵阳人的爱莲风尚
邵阳人的爱莲风尚,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保护池亭。周敦颐先生曾辟州衙之后隙地为池种莲,以供观赏,名曰“爱莲池”。后人为缅怀先生恩泽,遂将该池保护起来。池中旧有联拱石桥,桥上建亭,名“爱莲亭”,又称“君子亭”。明清时代,曾对爱莲池和君子亭进行多次维修。1944年10月,日寇侵占邵阳,爱莲池、君子亭遭到较大破坏。1947年秋,县长徐君虎拨款重修,恢复了旧观。
二是赏莲吟诗。每当莲花盛开时节,墨客骚人,咸集于此,赋诗咏怀。如明代张元汴《谒濂溪先生祠游爱莲池诗》云:“色借庭前草,香分池上莲。”清初宝庆知府李益阳《爱莲池诗》云:“应知花品贵,总以濂溪贤。”道光年间宝庆知府黄宅中《爱莲池花事正盛连日邀词人小集君子亭即事诗》云:“千载尚留君子爱,一樽聊与古人开。”这些诗篇,一方面描绘出爱莲池之美景;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人们对莲花的喜爱与赞赏。
三是惜莲怀古。遐迩闻名的爱莲池,在1951年修建三联中学校舍、1971年至1973年修建城北路东段及市政府办公大楼时,被不断蚕食,直至全毁。然而,“爱莲池”是对邵阳人最具诱惑力的名字,提起她,人们无不津津乐道,惋惜不已。如邵阳市二中教师伍东白曾写下《爱莲池忆旧》《爱莲池续忆》等文,在邵阳日报发表,引起人们对“爱莲池”的深深怀念。
三、重建爱莲池的建议
爱莲池这个千年名胜古迹虽然已被毁得荡然无存,但近年来人们要求恢复爱莲池的呼声非常强烈,重建爱莲池意义重大。
一是政治意义重大。爱莲池是邵阳人精神风貌的象征,重建爱莲池,就是要重塑邵阳人的精神风貌。周敦颐《爱莲说》传世以来,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成为人们品德修养的崇高境界,这正是共产党人所大力弘扬的道德价值所在。
二是文化价值重大。中共邵阳市委提出要将邵阳市“建成享誉中外的文化名城”。我从事文物保护与地方史志研究近30年,深深地体会到,在古代,邵阳的文化事业非常发达。特别是爱莲池,它是邵阳市在国内外最有影响力的名胜古迹,重建爱莲池,是重塑邵阳文化品牌,使邵阳早日进入享誉中外的文化名城行列的重要措施。
三是经济价值重大。中共邵阳市委提出要将邵阳市“建成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而重建爱莲池对吸引国内外游客,发展邵阳经济,具有重大意义。
四是社会价值重大。邵阳市内的爱莲池,古代曾是人们观花赏景的重要场所。重建爱莲池之后,它将再度成为人们陶冶情操、娱乐休闲的重要场所,对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此,建议在市政府驻地搬迁之后,在原址重建爱莲池。在原址重建爱莲,更加切合人们的心理愿望,有利于海内外同胞回乡寻遗访古,有利于加强国内外统一战线。
【作者:刘伟顺】
【来源:邵阳市社科联】
【编辑:李慧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