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老师教孩子美术拼图
学生向老师请教国学
邵阳新闻网讯(通讯员 欧阳云开)“弟子规,圣人训。守孝悌,次瑾信。泛爱众,而亲仁……。”孩子们朗朗悦耳的书声回荡在飘坪村的上空,“飘”进飘坪村乡亲们的耳朵里,几多欢喜几多开心。8月9日,是中南大学湘雅社会实践团武爱小分队在武冈市飘坪村支教的第三天,每天有129个学生聆听中南大学学子的教导,接受全程免费教育。
飘坪村距武冈城区43公里,与新宁县高桥镇、安山乡接壤。全村有20个村民小组,1756人;由于受地处偏僻、地理条件差、交通不便、海拔高度等不利因素制约,经济落后,村民生活水平低下,3年前,低保人员有118人,贫困人口325人,占全村人口的18.5%,是武冈最贫穷的边远村庄之一。三年来通过武冈市财政局的精准扶贫,目前该村基本脱贫,到年底全村实现完全脱贫。
支教老师利用课间休息探讨上课技巧
武冈市财政局认真落实市委市政精准扶贫精神,党组书记、局长邓爱国非常重视飘坪村的扶贫工作,尤其是对教育扶贫时时刻刻放在心上,装在脑海里,他认为,经济上脱了贫,不算根本性的脱贫,只有教育 “脱贫”,才能真正拔掉飘坪村的穷根子,飘坪人才能从思想上、行动上走出大山沟,与中国的发展同步,彻底脱贫。今年4月初,财政局领导部署飘坪村教育扶贫工作,由“第一书记”欧光垣同志联系在中南大学关工委工作的刘耀光教授,请中南大学帮助教育扶贫,在刘耀光教授的帮助和支持下,7月30日、31日中南大学湘雅社会实践团派员专程对飘坪村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8月6日,12人的支教队伍进驻飘坪村,开始为其22天的教育扶贫工作。
一群活泼可爱的“俊男靓妹”学子们的到来,给飘坪村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未来充满了希望。他们给孩子们带来了大山外的精彩世界,带来了精神食粮,让孩子们的假期变得更加充实和“富有”。
教孩子科学洗手七步骤
支教老师讲解写字八法
孩子们在练习科学洗手
支教老师宿舍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支教队员,年龄大的念大四,年纪小的读大二,他们如果回到家里,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但是,为了贫困地区的孩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们来到他乡异地,克服语言障碍,睡地铺,自己买米买菜,挑水做饭,忙备课上课,整理内务,一天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刘贺同学,是河南人,笔者问她,你们来到这偏远山村,生活条件这么差,觉得苦吗?她回答,我们是学生,虽然不能从经济上支助贫困地区脱贫,但我们用学到的知识回报社会,助力飘坪教育扶贫,这里的条件比湘西好多了。我们这个支教团队已经在贫困地区支教12年了,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团队精神,学长们一届一届地传承了下来,我们也将继续传承下去,用实际行动诠释当代大学生的敢于担当,乐于奉献,报效祖国的精神。
飘坪村“第一书记”和村干部,与孩子们一起认真倾听了支教同学们的精彩讲课,对他们的讲课称赞叫好:“当代的大学生就是比我们80年代的大学生知识面更宽、学术更深,口才更好,了不起,是国家的栋梁,也是我们飘坪村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