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邵商信用精神的历史渊源
邵阳史称“宝庆”,在长达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中,不仅诞生了魏源、蔡锷等诸多开启新风的风云人物,而且涌现了一大批走南闯北、崇信尚德的邵阳商人。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末期楚国大夫白善在此筑城之际,境内居民就已沿江而贾。及唐宋时,邵阳已开采金银铜矿,人户兴旺,遂达20余万众之多,矿产业、造纸业、印刷业等百业兴旺,货通广袤。至明清时代,邵阳商人更是以诚信经商之宗旨、敢为人先之精神,在武汉、长沙等郡府建会馆、修码头、开商阜、闯天下……其时的邵商们创造了一种在世界水运史上绝无仅有的简陋而运载量甚大的“毛板船”,把资江流域的丰富物产源源不断地运到武汉、长沙等地,而后将“毛板船”拆作木料与货物一同卖掉——这样,既节约了造船成本,又省去了返程时间,获得了更多的利润空间。20世纪初,邵商更是将质朴灵秀的邵阳竹雕“荷叶花瓶”带到大洋彼岸美国旧金山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世博会的前身)现场,并和茅台、湘绣一并摘取奖章。绵亘上千年的邵商繁衍历程,印证了邵商们诚信经营、敢想敢拼的历史渊源。
二、邵商信用精神的现实困惑
改革开放以来,邵阳商人继承先辈传统,搏击商海大潮,不仅开风气之先创造了“商业城、工业镇、专业村”的发展模式,而且将其商业势力范围拓展到全国各地、甚至东南亚等国家。据初步统计,邵阳人在世界各地经商达到一定规模的有50万之众,资产在100万以上的有25万之多。“邵商”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省内外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也应看到,与几乎同时起步“浙商”、“粤商”相比,“虽有产品但缺品牌”、“虽有名气却无口碑”一直成为困扰“邵商们”的苦恼,而“邵东货”这一并非光彩的称谓也一度成为“邵商们”挥之不去的心病,个中原因很是值得我们去深思。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话道出了商人的两个层次,高层次的商人重义轻利,低层次的商人重利轻义,义在商业中常体现为诚信。“诚信”与 “不欺”体现了商家的战略眼光,义名之下,其实隐藏着厚利,但却以牺牲眼前的利益为代价。成功的大商人无不放眼长远,以“以诚为本、信必至景”的操守和胸襟,着力打造“诚信”的品牌。毋庸讳言,尊重契约、诚实守信,曾是前辈邵商普遍的职业操守,在今日却有些扭曲变形。
三、邵商信用精神的未来超越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数风流人物,看今日邵商”。月换星移,进入21世纪,在邵阳这片古老而年轻的热土上,不断地涌现着经济时代的“弄潮儿”。
毕业于名校的唐未德,还在大学时,就已经是一位非常有名的销售人员。成就他的是软盘生意,他所住的宿舍成了他营销基地。和一般学生代理软盘产品不同,唐未德的操作方式已经超越了代理销售本身。送货上门,保修包换的服务让当时他们居住的315宿舍成为整个北邮学生购买软盘的代名词。口碑的传播为唐未德树立了很好的个人品牌。甚至在唐未德毕业那年,由于毕业离校无法提供后续售后服务,他特意在学校里面四处张贴广告,通知曾经在他这里购买过软盘的同学,如果软盘有问题,希望尽快与他联系进行质保和更换。这种诚信精神和服务意识,保证了日后他创立的纽曼数码王国矗立不倒。 “瑶山药王”的李邵隆为确保药材经营有序,倡导诚信经营,带领小沙江中药材协会成员主动配合工商、公安等部门,重拳出击,打击掺杂使假行为。通过近几年来的努力,小沙江中药材掺杂使假现象得到了有效整治,药材品质和形象明显提高。此外,还有心怀大爱,矢志不渝的“铝业巨头”曾小山,情系桑梓,诚实纳税、关注公益的“大汉之子”傅胜龙……
每一位成功的“邵商”都有一段精彩的创业传奇!但共同支撑他们能够做大做强的除了永不磨灭的创业激情,还有历久弥新的“以诚为本,信必至景”的信念。随着国家中部崛起、西部开发、沿海产业转移和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战略的推进,秉持“诚信为本、敢为人先”信念的“邵商”队伍必将更加壮大,事业必将更加辉煌,前途必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