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网讯 “接待群众要热心,听取诉求要耐心,解释疏导要贴心,解决问题要诚心。”9月26日下午,走进北塔区扶贫办驻陈家桥乡石子坳村群工站,便可看到墙上醒目的“站长心语”。47岁的蒋健芳自今年初入村担任站长以来,把群众诉求当家事,一直努力地兑现着她在工作标牌上所做出的承诺:“不让布置的任何工作在我这里耽搁;不让需要办理的事项在我这里积压;不让前来办事的群众在我这里冷落;不让党和政府的形象在我这里受损。”
蒋健芳用女人特有的细致,将群工站整治得干干净净。墙上《群工站人员代办代理事项》、《群工站人员工作守则》等一目了然,并整整齐齐地悬挂着《民情台账》、《人民调解记录》等18本台账。带着对村民的诚心和热心,她走村入户,发放便民联系卡,倾听群众意见。除了规定的驻村日,只要有事她就去。她把自己当成了群众的家里人,成功地做到了进门“狗不叫”的干部。
对于工作,蒋健芳深知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所以她积极求助于自己的“娘家”——区扶贫办,求助于上级领导和各相关部门,并紧紧依靠村支两委的力量,村里的书记、主任、秘书和一名村干,都成了群工站工作人员。该村50岁的村民李军满意地说:“以前老百姓办事不知该找谁,现在办事不出村,群工站每天都有人在,讲话也是轻言细语,感觉政府就在身边”。更让他们满意的是,群工站切切实实为村民排忧解难,办了不少好事、实事。
今年干旱期间,该村旱情严重,小山塘干枯,附近又没有水源。面对受灾的农田,58岁的村秘书李宗国直摇头。蒋健芳焦急万分,立即向有关部门求助,打起了邻村的主意。她抢先从区水利局借来了两套抽水机,并多次求助于高马村,想从高马冲村水库引水。水库承包人担心影响到其所投养的鱼,开始并不同意,经蒋健芳多次情理并济地做工作,答应放水。连续几天不分日夜地抽水抗旱,此前群工站为该村从区扶贫办争取到的3万元专项资金也及时派上了用场。“一千多亩田,几乎没有干死。”本以为只得听天由命的李宗国和村民们,得到的不仅是欣慰,还有对未来更多的信心和期望。
该村一直未通自来水,村里卫生环境和村民卫生意识落后,生活垃圾乱堆,,村部挤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修建的村小办公室,水渠也是年久失修,不能满足农田灌溉。诸如此类的问题,蒋健芳在实地走访和倾听群众呼声后,全部记在了心里,她铆足劲上下奔走,穿针引线,求得上级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今年7月,北塔区委书记带领多个部门在该村现场办公,当场拍板筹得115万元资金,一举解决生活垃圾归位、村部建设、水利设施和饮水工程四大问题。既有东风,大伙刻不容缓,7月份就完成了12座垃圾围屋的建设,并安排专人定时清运,使村里环境卫生大为改观,新村部的建设如今也盖好了一层楼。水渠的整修、自来水的饮入也进入了计划之中。
9月初,他们又一次召开了民情恳谈会,在蒋健芳的工作日志上又多了几行字:“希望解决交通不便的问题;希望解决没有路灯的问题;限摩限电以后卖菜的问题……”解决“家”事是没有止境的,蒋健芳一再强调“功劳是大家的,事是大家做的”,同时也由衷地表示:“能为群众多做些实事,是做站长最大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