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网讯(记者 马晶 通讯员 向云峰)近年来,绥宁县委、县政府在推进城市建设的同时,尤其注重将其与文化建设、旅游开发相结合。该县在建设防洪水景综合工程中,就极具特色的将各种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到工程项目,不仅为绥宁特色文化提供很好的宣传展示平台,也极大的提升了该县的城市品位和对外形象。
充满魅力的绥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长廊
10月12日下午,记者在绥宁县巫水两岸看到,该县防洪水景综合工程目前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当中,现已竣工的绥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长廊和绥宁县山歌长廊两个项目吸引了不少游客和市民的驻足参观。
游客们正在参观绥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长廊,大家对苗族婚俗场景充满了兴趣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长廊主创人、著名版画创作大师杨幸福介绍,整个文化长廊长约500米,共有版画作品41幅,采用镌刻、线刻等艺术手法直观展示绥宁的森林生态、历史人文、民风民俗、民族建筑、自然景观和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场景。其中最具代表的中卷长10米,主要展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八”姑娘节;长卷长38米,则展示绥宁苗族婚俗场景。“这些文化展示在这里能够很好的启示后代,图文并茂的形式也让我们这些老百姓看得懂,搞的蛮好,我们很喜欢!”几位正在游览参观的市民说道。
绥宁独具特色的山歌长廊
坐落在黄桑路上的山歌长廊则将喜好唱歌的苗侗人民在日常劳作中创作出来的一首首朴实山歌刻画在长廊上,让不少前来参观的游客都想着一展歌喉,体会绥宁独特的山歌魅力。
“崇文励志”墙
即将完工的“崇文励志”墙则是将该县恢复高考以来至今的80名高考文理科状元的姓名等刻录记载在墙上,并配以名言警句、励志故事作为补充,旨在告诫绥宁莘莘学子继续发扬刻苦拼搏的学习精神,“老百姓反映都说这个做的好,对孩子们教育意义重大,”正在现场的防洪水景综合工程指挥部技术人员陈历勇表示,“崇文励志”墙全部完工后,教育部门会不定期的组织学生前来参观。
建成后的侗寨风格民族风雨桥也将成为绥宁县城一道亮丽的风景
“目前我们已经投入了3个亿,下一步,我们将采用招商的形式,全力推进民族风雨桥(侗寨风格)、巫水两岸民居‘穿衣戴帽’工程和巫傩文化广场的建设进程,”绥宁县政协常务副主席、城市防洪水景综合工程指挥部洪煜东介绍,整个工程将在今年年内初现雏形,预计到2014年12月底全部竣工,建成后,将在县城形成“百亩湖面、千户苗居、万米文化墙”的标志性景点。
两年后,绥宁将形成“百亩湖面、千户苗居、万米文化墙”的标志性景点
绥宁县委书记唐渊介绍,为了能让前来绥宁的游客一进绥宁县城就能充分感受到绥宁的文化氛围,该县下一步还计划在三个工程项目中巧妙融入文化元素,“一个就是建设一个幸福广场,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凡夫俗子对幸福的理解,将其刻在广场上,我相信这会给绥宁旅游带来不少积极影响。”唐渊表示,绥宁同时还计划修建一处诗词碑廊,一个民族公园,让绥宁的特色文化融入到县城的每个角落。
【作者:马晶 向云峰】
【来源:邵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