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网讯 “儿子,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家里通自来水了,你们回来过年再也不用挑水喝了!”1月13日,邵阳县诸甲亭乡三杰村张古塘小组村民艾先生给远在云南做生意的大儿子打电话说。
艾先生育有两子一女,子女们都在外地经商,由于过年期间的生意比平常更兴旺,加上家乡的用水、用电问题一直没有解决,3个子女已经有5个年头没有回家过年了。听说家乡发生了巨变,艾先生的3个子女都高兴极了,正商量着回家与爷爷、爸妈团聚,过一个热闹年。
原来,张古塘小组曾经是当地远近有名的干旱村、贫困村,不但“田土漏得飞”,一年12个月连口井水都难喝全。上个世纪,贫困的张古塘人全靠张古塘水库东岸处的两口水井提供人畜饮用水,但一到春夏两季,地势较低的张古塘水库“灌”满了水,大水把这两口水井“淹”了个“严严实实”,井水也无奈地变成了“塘水”,村民们只得到水库里挑“塘水”,回到家里沉淀后再加热到沸腾,冷却后再饮用。待水位稍低时,会水性的村民们打着赤脚,小心翼翼地沿着水库堤坝,趟着水走到水井旁,把塘水一下一下地搅开,用水桶猛扎进水井深处并快速提上来,希望能挑点“井水”回家饮用。不会水性的村民不敢下到水井旁的深水处,干脆在岸边挑些塘水回家饮用算了。
“张古塘喝塘水不知有多少个年头了,我自打小就这样了!”今年91岁的村民艾方烈回忆说,农闲时,也有个别村民到2公里外的邻镇邻村邻组挑井水喝,但每每都会受到对方村民善意地“讥讽”或调侃,慢慢地,大家都不外出挑水了。
改革开放的春风终于吹进了这个偏远山村,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家乡置办砖厂的村民艾兴荣在房子旁打起了第一口“摇井”,紧接着,家里条件较好的其他村民也纷纷打“摇井”,解决多年来的“喝塘水”之苦,家中没有打水井的人都到邻居家挑井水喝,张古塘组的村民们终于全部摆脱了喝塘水的命运,但大多数村民还是用扁担到摇井处挑水喝。
“全院子只有我家的摇井最好,但还是供应不了全院子饮用水。如果都能用上自来水就好了!”村民艾和平、艾三元说。2013年,党中央的惠民政策普照到张古塘,在三杰村村支两委及诸甲亭乡党委政府的争取下,该组迎来了县水利系统的大力支持,划拨了数十万元惠民资金为该组修建自来水工程。另让人欣喜的是,张古塘小组2013年迎来了县里的电网改造工程,村民家里的电压明显提高,再也不用为电压低发愁了。
元旦节这天,对张古塘小组来说具有历史意义,这天,村民们只要打开家中的水龙头,一股股清澈的自来水喷涌而出,张古塘的村民们从此告别了数百年喝塘水、挑水喝的历史。
【来源:邵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