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萧建国夫妇:心中有孝道 真情自流淌

来源:邵阳新闻网 作者: 徐锣烨 2017-12-12 14:34

1

萧建国写字时,母亲罗花梅在一旁静静观看。

12月6日傍晚,隆回县桃洪镇和平村,萧建国刚写完一幅毛笔字,墨迹未干,摊放在书桌上。91岁的母亲罗花梅在一旁静静观看着,场景温馨。

萧建国,笔名愚夫,邵阳市隆回县人,毕业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书法专业。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研究中心智库专家组专家,书法专业教育家,现于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访学。他的书法深取古法,笔耕不断,享誉海内外。

2008年开始,萧建国每年冬季都会放下工作回老家陪伴母亲罗花梅,十年来从未间断。 

陪伴母亲,夫妻奔波无悔

对于母亲的照看问题,萧建国十分上心,专门给家中兄弟姊妹进行安排分工,轮流照看母亲,自己则选在最寒冷的季节回家,陪伴母亲过冬。“平时每个月回家探望一次,但是一到冬季,我就和爱人一起搬回老家来,和母亲一起生活,老人最怕过冬天。一直以来,我的爱人也像对自己的母亲一样侍奉婆婆。”萧建国说,对于妻子的默默付出,萧建国既感激又感动。

萧建国的妻子黄亚杰,是一家公司董事长,业务繁忙,但也一直与萧建国一同照顾婆婆。工作上的事情尚可请人代为打理,南北生活方式上的差异却只能由这个北方儿媳自己来适应。“我是内蒙古呼伦贝尔人,一开始确实感觉比较难适应,包括饮食习惯、气候差异、语言差异等方面,都是需要去克服的。”说话间,她将已剥好一块柚子递给婆婆,并且小声嘱咐:“不着急,慢点儿吃,可别噎着。”

在隆回期间,黄亚杰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婆婆醒没醒,醒了就先给她泡一杯人参蜂蜜水,然后做早饭;没醒就先做好早饭再去叫醒她。早饭得换着花样,煮鸡蛋吃腻了,就给做成鸡蛋羹,总之得让老太太吃得开心。平时要是天气不好只能陪着在家里看电视听戏,天气好了便扶她到村里四处走走,活络活络筋骨。

黄亚杰不但是个孝顺好媳妇,也是和平村民的友善好邻居。黄亚杰说:“其实就是村里人平时找我帮点小忙什么的,能帮的我就帮了,没多大事儿。”说着她又给婆婆剥了几颗花生仁。其实做什么事都不容易,但是只要用心,不管什么事都是可以做好的,她表示。

细处温暖,孝道真情满溢

人们总是习惯性以为有吃有穿有地方住,逢年过节给点钱就是天大的孝顺。然而,对于老人来说,最奢侈的莫过于儿女子孙的陪伴。

萧建国表示,对于老人而言,钱够用就行。老人平时生活需要些什么,有哪些东西可以给他们带来方便和温暖,这些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

“我们每年从北京回来,都会给家里添置一些保暖设备,大到一个电暖桌,小到一个马桶坐垫。其实这些都是小事。”萧建国说。

曾有朋友多次提出疑问,问他为什么不直接给母亲请个保姆到家里照看,或者送她去养老院。“可是,老人其实最需要的并不是谁来照顾她衣食起居,而是家人能在身边和她说说话,哪怕只是静静地陪着她,她心里也是踏实的,十个保姆的照看也抵不过一个儿子的陪伴。”他说,“照顾父母是每个人的本份,我们夫妻只是做了自己份内的事!”

在萧建国的影响之下,他身边的朋友也开始关注家中老人的养老问题。他一个常年在外经商的朋友,在父亲晚年时,放下手头工作,一直陪伴左右,直到父亲仙逝。“事后,他曾多次找我聊天,说要感谢我,说是我的举动让他明白及时尽孝有多重要,才不至于留下遗憾。”萧建国一边说一边帮坐在一旁烤火的母亲整了整盖在腿上的毛毯。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