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安置点旁边一流的公办幼儿园。
邵阳新闻网讯(记者 程懿 )12月19日,武冈市水浸坪乡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工地,施工单位正在进行紧张施工。项目将于12月底竣工,可确保178户674人搬进新居。78岁的刘满叔最近是每天都会来工地看看,眼看着自己的新家就要建成了,刘满叔逢人就说,“搭帮党的政策好,否则他们这样的贫困人家怎能住上花园一样的养房子”。
在武冈市,这样在建的集中易地扶贫搬迁点有19个,建设房屋123栋2525套,可安置8372人,预计12月底可实现贫困户全部搬迁入住。在2018年,武冈市还计划搬迁469户1789人,目前已完成选址征地、初步设计,预计近期全面动工,2018年6月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建设任务。
坚持精准识别,确保搬迁对象一个不错
按照精准识别的要求,武冈市严把“三关”。坚持“一原则”,严把搬迁区域关,按照“一方山水养不起一方人”的标准,划定了衡邵干旱走廊治理区、省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高山高寒区、限制开发区等十种既符合政策、又符合实际的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地域范围;规范“五步走”,严把搬迁对象关,按照“户申请、村委会初审、乡镇审核、扶贫办审批、市联席办确定”的程序,从严审核把关拟定搬迁对象;实施“三联审”,严把精准识别关,全面开展大清查、大排查、大诊断,并组织审计(四类人员)、公安(户籍信息)、扶贫(信息系统)三部门联审,全面开展进行信息比对,最终确定了“十三五”期间该市易地扶贫搬迁规模11161人,均已录入系统进行标识,精准率达100%。
树立精品意识,确保房屋建设一流质量
今年以来,武冈市调整思路,对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行统规统建,依托乡镇集贸区、城区产业园等平台,将19个集中安置点全部选址在集镇中心地带和城区黄金地域。项目实行统规统建,即统一选址、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格、统一户型、统一施工、统一验收、统一分配,乡镇、搬迁户参与监督管理,确保房屋建设质量;坚持精选施工队伍,严格进行工程招投标,精选施工队伍。以最优势的技术人员、最精干的施工队伍、最强大的工程设备,全力推进施工;快速度推进工程建设。按照“一日一报”的要求,相关责任人员每天到施工现场,实行密集调度、狠抓狠促。截至目前,所有项目稳步推进,预计12月底都可交付。
创新精细管理,确保后续帮扶一户一策
大规模易地扶贫搬迁,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搬出人口的就业问题。按照“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要求,力求通过“六个搬出”,即“搬出渴望、搬出文化、搬出产业、搬出尊严、搬出动力、搬出秩序”,让贫困群众彻底摆脱穷根。武冈市坚持统筹谋划,采取“十大帮扶”措施,即:发展产业帮扶、企业带动帮扶、就业培训帮扶、公益岗位帮扶、资产收益帮扶、创业创新帮扶、就近就学帮扶、低费就医帮扶、爱心采购帮扶、居住生活帮扶,促进搬迁户自发创业,激发搬迁户的新活力,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同时,坚持易地搬迁与文化建设两手抓。积极谋划小区文化建设,每个小区设置文化墙,把小区打造成爱党感恩教育基地、和谐文化示范基地,让搬迁群众住得安心、住的放心,并实现逐步能富裕
严格精心组织,确保拆旧复垦一抓到底
为彻底解决拆旧复垦难题,武冈市坚持多措并举。强化社会引导,利用报刊、网络、电视等媒体平台,宣传“一户一宅”等有关政策,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营造浓厚氛围,同时,层层深入动员部署,充分激发和调动乡镇、村组积极性,促使村组力量主动作为;落实“四级联动”,即市(县)级统筹,统一政策,测绘规划;乡镇为主,宣传发动,摸底申报;村组实施,拆旧补偿,组织复垦;户主落实,实施耕种,负责管护,基本实现了新房建成,旧宅拆除复垦;建立台账管理,以乡镇为单位,组织专门人员负责辖区内易地扶贫搬迁居民点建设用地情况,建立拆旧区和建新区摸底调查台账,摸清数量、分布、权属、利用状况及复垦潜力、现场拍照,分户建档立卡,实行销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