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民族的优秀瑰宝总不会被雨打风吹去,于邵阳文物亦是如此;就如宝庆古城墙一样,在历史的变迁中从未如此光华熠熠、让人备觉亲近。如今,焕然一新的古城墙,依旧古香古色,只是少了当年矢石炮火留下的痕迹,多了夜幕的繁华。一块旧城砖,见证的可能是2500余年的变迁;而一块新城砖,它的衔入,就融入了邵阳发展的血脉。在邵阳大地上,各种文物如此完美地彰显着现实与历史的结合,而邵阳广大群众和文物工作者,也在默默付出以传承文明、再绎传奇。】
第七批国保单位萧氏宗祠揭牌仪式在伏龙洲萧氏宗祠隆重举行
一种做法,邵阳推行开来
“开展群防群治,才能建立文物安全长效机制。邵阳文物部门积极培育群众性文物保护机构,建立各级文保管理委员会,主要领导由群众大会推选产生,使之成为村镇文保队伍的核心力量……”
“尊重社会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要求和意愿,将文化遗产优势转化为人们追求经济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的动力,形成以保护促发展,以发展促保护的良性循环……”
这些,是邵阳市文物局局长胡光华的话,言语里蕴含着邵阳保护文物坚持走群众路线的一些举措,还有让优秀文物瑰宝在广大群众呵护中续演精彩的诠释。
城步孔圣庙
昭陵、邵陵、邵州、宝庆……邵阳从历史的传奇大幕中铿锵而来,优秀文化积淀极为丰厚,而这些是邵阳不可多得的财富,也是邵阳文物人的重担。2008年,在面临工作任务日益繁重,财政投入不足的现实状况下,邵阳文物工作者经过广泛深入调研,决定尝试走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经过5年的努力,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多元投入”的文物保护新路子。
拥有宝庆府古城墙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23个点,5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璀璨文明正被前所未有的力度传承和发扬。而这些,正是走群众路线这一做法推行带给邵阳大地的回赠,也正是因为凝聚了邵阳广大群众爱文物、护文物的心和力。(照片由邵阳市文物局提供)
【来源:邵阳新闻网】
【作者:刘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