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有一种意识,群众树立起来

来源:邵阳新闻网 作者:刘芳军 2013-11-26 15:28

 新宁三渡水节孝坊

“就是你们要了我的老命,也不能让文物偷走、损坏。”这是新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渡水节孝坊”石刻贞节牌坊义务保护员蒋重青的话。

“现在的祠堂已是当地最重要的文化景观标志,不仅在这里祭拜祖先,村民遇有生子、升学、升迁等喜事时,常在此演戏庆祝,祠堂已成为人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洞口宗祠建筑群王氏宗祠文物管理委员会领头人王尧臣的自豪……

这些话展露着他们的心声,也诠释着广大群众保护文物实际行动深处的内涵。爱文物从心开始,护文物从认识出发。文物不容亵渎,因为其承载的是宝古佬的拼搏,见证的是古城历史变迁。它们如一本书上的页码,镌刻着古城的成长发展;它们如历史长河中的熠熠亮星,照亮着邵阳文明之路。

如今,群众性文物保护活动,在整个邵阳市已蔚然成风。“通过密切联系群众,大力支持群众,充分相信群众,广泛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尊重群众创造力,在文物普查、保护单位申报、保护网络建设、抢救维修、安全保卫等方面,邵阳进行了可喜的探索。如今,保护文物人人有责,已成为邵阳广大群众的风尚标。”胡光华这样说。

而这一切,从文物保护工作走群众路线的第一步开始:开展文物宣传工作,促进文物保护意识的形成。

邵阳县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

 胡光华表示,在邵阳古建筑类文物中,姓氏宗祠和宗教寺庙占绝大部分。因年久失修,或人为破坏,多数残损严重,甚至濒临毁灭。而祠堂保护中的模糊认识与世俗偏见,严重影响了文物保护工作开展。为此,邵阳文物一班人广泛发动干部群众,号召人们解放思想、放弃狭隘的宗法观念,积极吸纳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文物保护维修,从而把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文物保护的行动上来,收到了实效。古旧祠堂通过维修后凸现出新的人文价值,成为村落文化景观的重要标志、人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照片由邵阳市文物局提供)

【来源:邵阳新闻网】

【作者:刘芳军】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