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邵县文仙观三官殿
一个个举措让人赞叹;而一个个数据,或许同样能让人体会群众在文物保护中的心和力。
从2008年开始的这些年来,邵阳市通过民间捐款、助工等形式筹集一大批民间资金,让许多濒临毁灭的文物古迹得以抢救维修。
数据的魅力彰显在邵阳的山水间,蕴藏的感动也洋溢在一个个细节中。丘田村孙氏孙宽喜等三位企业老板个人捐资200万元,发动群众集资136万元对市保孙氏宗祠进行了彻底维修;邵阳县长阳铺镇秋田村支部书记胡明海为抢救一块有价值的唐代碑刻,自己不小心掉在池塘里,腰部受伤住院;双清区李连荣悉心收藏历代邮票、税票近万枚,荣获第六届“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称号……“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个个参与”已成为全市群众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
在王氏宗祠也同样如此:王氏宗祠先后进行过4次大的维修,资金多来自民间。第四次维修是戏楼的落架大修,在省、市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历时近一年,投资约80万元。修缮资金主要来源于民间及社会各界人士的自愿捐献。据统计,捐款一万元以上者17人,五千元以上者14人,五百元以上者388人。维修期间,附近20多个自然村村民500多人,义务出工……族人、乡民,对家乡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真情与热爱,感人至深。
新宁县西村坊古建筑群
文物那得亲如许,为有源头心力来。站在古城墙下,古城墙的墙壁上的几棵小草,在风中簌簌作响,似乎在诉说着一个个历史故事。黄色块石青色砖头垒砌而成的城墙可以作证,滔滔滚滚向东流的资江水可以作证,这里曾经演绎过金戈铁马,这里也如同其他文物的保护一样,浸润着广大群众的心和力。
“走群众路线是文物事业实现‘大保护、大发展’的新路子,有了群众的支持,文物部门就能实现‘小单位、大作为’,群众就是文物工作保护者的千里眼、顺风耳,是文物的保护神”,胡光华言语铿锵。
洞口宗祠群11个国保单位管委会主要负责人在台上领牌
【记者手记: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之邵阳,地上、地下文物资源十分丰富,不管是文物保护单位,还是历史文化名城、镇、村,或是馆藏文物,光华绽露处,属于邵阳历史的那份厚重醇和绵恒,属于宝古佬的那份自豪也将在不断发展的今天愈加浓郁!而在邵阳文物的保护中,“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群众路线的践行,“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多元投入”的文物保护新路必将愈行愈广,邵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文化优势和精神动力必将愈来愈强。】
(照片由邵阳市文物局提供)
【来源:邵阳新闻网】
【作者:刘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