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建设扶贫村】文化清风拂泉塘

来源:邵阳新闻网 作者:刘芳军 赖必仁 2014-03-25 08:59

一间不起眼的农家书屋,却彰显着巨大的文化动能;一个建设扶贫两年的工作组,却被人称为“永远不走”;一个“扶贫先扶智”的规划,正让一个村庄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村庄,是武冈湾头桥镇泉塘村,一个2012年还没有集体经济的贫困山村;工作组,是省文化厅的建设扶贫工作组,一个以陈卫红为组长的“文化扶贫”团队,他们去年3月驻村,开始传递着希望的新火种,还有不断延伸着的文化魅力。

书屋里看书的村民IMG_9583

村民在农家书屋里看书

不一样的农家书屋

“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水平,带动村民学习的积极性”,3月20日下午,泉塘村民林道树和一些人正在农家书屋翻阅图书,62岁的他一脸认真。农家书屋就在村部的二楼,“希望泉塘”4个苍劲有力的字在前方墙上格外醒目,隔着数张木质矮桌组成的会议桌后,是一个被书塞满的书柜。

在这个拥有3000多册书籍的书屋里,每格用纸条标注着科技、文化教育、政治法律、经济生活、文学艺术等分类,不管是电脑入门、养殖技术,还是菜农种菜疑难、劳动合同法,或是新型农民能力培养、甚至英语语法等内容的书籍,洋溢着实用和文化的韵味。

在这个书屋,除了有工作组添置的1000余册书籍之外,还有工作组配置的用于党员培训、学习的电视机,有用于远程教育、农业知识普及的电脑,显得时尚而不同一般。

也就在这个书屋,有女村支书林彩莲记录学习心得的《学习手册》,那是工作组对村干、党员的要求;有借阅图书的登记册,满满的记载中一个个村民的名字;有登记册里工作组借书的记录,不管是《五十六个民族的风土人情》还是《我的乡村伙伴》……

“每个月在这里开展一次集中学习,不定时的学习就更多了,包括法律、政策、农业生产技术等”,林彩莲说着这个书屋的作用,“在工作组的帮助下,现在学习已经规范化、标准化,党员、组长、村干还有一些群众都参与的集中学习,内容丰富。村民经常来借阅,我自己特别喜欢法律、农业知识的学习,有利于解决各项纠纷矛盾,能提高自己的生产水平,还能向村民传播,以增产增收。”

用文化改变泉塘村民观念、提升素养的自然不止这些。在村里,宽阔的文化活动广场于去年竣工,不管是用于休闲的遮雨亭,还是篮球架,或是平整的水泥场地,都彰显着这个村的文娱氛围。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陈卫红表示,工作组立足自身优势,重点在文化领域加强规划,重点扶持一批公共文化项目,加强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场所建设,改善文化健身设施。去年还开展了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演出活动,邀请省、市剧院为村民演出,曾出现了1000余人看大戏的盛况。 

去年修整的灌溉渠500米IMG_9646

陈卫红(左一)在查看去年新修整的灌溉渠

永远不走的工作组

在泉塘,还有另一番景象,那就是每家每户前,都是平整的水泥路面。3.5公路的通户公路,共计28段,于去年12月全部竣工,其中有工作组的努力,也有村民的支持。“家家户户通了公路,走路都不会弄脏鞋子了,我出行用摩托车也很是方便。”村民林海军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小孩在路上嬉戏,老人静静地闲坐着,株株大小不一绿树迎风轻摇,这是村民刘谋杰屋前的景象,“运东西方便多了,走路也好多了,感谢工作组。”他和许多村民一样,爱惜着屋前的路,“看见路上不干净,就会及时清扫”。

   路为着发展,为着村民的子孙后代,油茶基地也是如此。3月20日下午,春雨细飘在该村社公山上,100亩油茶基地里,3年后挂果、5年后盛产的油茶苗正绽放着生机。对于这个“走出去”考察挑选、“请进来”专家指导的项目,陈卫红表示,工作组去年针对该村没有集体经济却有荒山资源的条件,通过反复调研和挑选,投入资金扶持村里新建了这个油茶基地,负责种苗引进、技术培训。

昔日荒山,明日绿林IMG_9636

昔日荒山栽满了油茶,明日的“绿色银行”。

还有订单农业,同样延续着工作组的情怀。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现代市场运作模式,与武冈菁芗米业公司建立优质稻订单基地,以村为单位成片开发,实行保护价收购订单稻谷,每年合同订单面积达到700亩,直接带动300余户农民增收致富。

新整修的鱼塘扩展了面积、放养了鱼苗,“绿色银行”油茶基地今年还将扶持村民发展300多亩,泉塘完小一栋新建教学楼去年已破土动工,集中成片建房得以美化、亮化、硬化,班子能力水平、党员队伍结构有了明显改善……所以,百姓们有了“永远不走的工作组”这样的说法,有了“希望泉塘”更加绚丽的明天。

通户公路延伸处,安然的农村景象IMG_9654

通户公路延伸处,是怡然的农村景象。

“建设扶贫,不仅是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改善,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内在动力。”陈卫红包含深情,“如果通过我们的努力,村民思想观念有改变,文化素质有提高,扶贫组走了之后,村里能持续健康发展,目的也就达到了。”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