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调查走访,涵盖了一个村子12个小组358户人家,那是为了充分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一份发展计划,详细到种植时间、密度乃至配方施肥,那是为了推行绿色水稻和旱粮基地;一系列基础建设,改变着山村的容颜,触动着村民的心怀,那是工作组急民所急的举措……
村子,是新邵寸石镇龙竹村;工作组,是以何煌为组长的省两型工委、省农业厅建设扶贫工作组。2013年3月6日,是工作组入驻龙竹的日子,也是龙竹谱写新篇的开始。
何煌(左一)在向村民讲解绿色水稻基地的相关情况
夯实基础改旧貌
3月19日上午,在龙竹村第九组的公路硬化现场,施工机械在忙碌着,那是通组路,也是机耕道。就在路旁的桥下,两座崭新的拦水坝分立河旁,用水泥筑就的引水渠显得齐整而牢靠。
“工作组进村之后,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就是拦水坝的问题”,何煌对当初的情形记忆犹新。以前该村为了灌溉农田,用石头堆砌着拦水,经常被冲垮。为解决好这一问题,工作组通过现场调研、筹集资金、请工程队施工,目前已修建拦水坝8座,河道清淤1千米、修“三面光”水田渠道500米……
水利基础设施正在得以完善,而工作组带给龙竹的远不止这些。“这条路以前是条泥路,现在路基已做好,下一步就是用水泥硬化”,九组的村民显得很是开心。去年来,在工作组的努力下,已在该村完成水泥路基础工程3千米,修建石拱桥、水泥桥各一座。
坚固的拦水坝还有水渠
同样,让村民感到欣喜、体会到改变的,是那汇集学习室、图书室、卫生室、学前班等功能的村综合楼,主体建设已完工;是那村民休闲广场、篮球场、乡村舞台,已完成场地平整;是那生活污水处理池、改水改厨改厕、排水管道连通建设,已在18户家庭中实施;是那砌于路旁的13个垃圾池、3个公共生活垃圾收集池、3个农业废弃物回收池,是那已完成200米并正在进行栽种的路旁绿化带……
基础设施的建设,在于工作组的付出,也在于村基层组织的推动。为提高基层组织整体素质,提高村支两委的管理能力,工作组与村里共同研究制定了龙竹的各种规章制度,并选送村干部进行学习和培训……立足基层强基础,工作组的扶贫蓝图已然实施,并正在践行中日渐清晰地展现在龙竹人的面前。
九组的组道正在进行路面建设
遍染绿色惠民生
在龙竹的田地里,两名村民正在劳作着,为今年的绿色水稻种植做着准备。“绿色品种、改善水稻质量、统一收购,这些自然能让我们种植水稻的经济效益好很多”,村民石翠安显得迫不及待,“希望种子早点到,工作组多指导。”
“通过对龙竹山水的调研了解,发现这里植被、土壤条件很好,适合绿色水稻的种植。”何煌说,“确定在村里建设绿色水稻和旱粮基地,形成经验后再将向周边推广。”
在路旁进行苗木栽植
创建700亩绿色水稻和旱粮基地,是工作组联合村支两委论证后的扶持举措,在这个围绕水稻、玉米、紫薯三大产业进行绿色农业种植的计划中,有涵盖水稻订单生产、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绿色防控这样的细节,有包括玉米紫薯选择高产优良品种、套种比例这样的精准。
拟建立一个生态农庄,发展无公害水果产业,规划种植优质软籽红石榴,开发果蔬采摘、鱼池垂钓等项目;引导发展绿色蔬菜、药材等为主的优势产业;力抓村庄环境治理,打造洁净生态龙竹……春风中的绿色总是格外动人,带着新希望前行的龙竹自然也愈加步履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