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网讯 “好了,你们不用再劝了,我已经知道利害了,跟他们一道改就是。”4月15日,火车南站街道九十亭社区铜岭东路,洞口山门饭店老板的一席话让社区劝导员刘红杏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3月中旬开始到这家店做工作,刚开始老板态度十分不好。现在总算将‘门前灶’装进店内,我们跑了这么多趟也值了。”随行的街道办劝导员何忠说,他翻开随身携带的走访记录本,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已同意整改、勉强同意整改和不同意整改的小餐饮店名单。一个月来,他们成功劝导50多家小餐饮店主答应“门前灶”改造。
城区范围内无“门前灶”现象是申报国家卫生城市的必备条件。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我市城区的“门前灶”餐饮店随处可见。这些餐饮店大多面积小、基础差,整改行动初期只有极少门店愿意配合。根据《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整改任务书》,大祥区要在4月20日之前完成170家小餐饮店的“门前灶”改造工作,任务大,时间紧,为了加快推进整改步伐,该区从每个街道和社区抽调一名职工,组建了20人的小餐饮整治劝导队伍,挨个门店做工作、讲政策。截至4月15日,该区已有46家小餐饮店成功将“门前灶”移到了店内。
“冬天在外面炒菜挺冷,楼上的住户意见也大,劝导员刚上门的时候就有改装的冲动,但隔间厨房至少要几千块钱,舍不得。”红梅家常饭馆的老板娘吕红梅在刘红杏的多次劝说下,利用两张饭桌的空间,改造了一间玻璃厨房,切菜、炒菜都在厨房内进行,原来的煤炉灶也改成了气灶,油烟全部通过管道排到地下。“虽然中午就餐高峰期屋子挤了点,但客流量并没有减少。倒是自己方便了不少。”吕红梅梅边炒着菜边笑着说。
同样位于铜陵东路的金丰餐馆,营业面积只有二三十平方米,却是老板李迎芳一家四口所有的经济来源。劝导员何忠改造中多次参与指导,为帮助其节约改造成本出谋划策。“总共花了1700元,到时区政府再补贴1000元,这样还是可以负担的。”李迎芳告诉记者。
依靠真情劝导取得小餐饮业主的支持也是双清、北塔应对小餐饮行业整治难题的共同举措,在50名劝导员的努力下,目前城区共有150家小餐饮店完成“门前灶”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