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烟山村一角
浩浩赧水河畔,有一个如诗如画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邵阳县黄亭市镇烟山村。放眼望去,这近9平方公里的村子却别有一番景象:上百座造型别致的小洋房错落有致;一座座民房绿树掩映;水泥路成网状分布,通向各个院落;花园式的山青小学书声琅琅;山塘水库碧波荡漾;渠道山涧流水潺潺;一望无际的田野里甘蔗随风舞动、玉米迎风点头、稻穗金浪翻滚……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我是支部书记,我这面旗帜要举得更高!”烟山村党支部书记李泽民始终是这样要求自己的。该村今天能有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应该归功于他始终高举这面红旗。
千真万实抓党建
“党建是干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障,抓实了就是生产力,抓细了就是凝聚力,抓强了就是战斗力。”李泽民把党建工作作为最重要、最首要的工作来抓。他的法宝是:一靠自己率先垂范。“先之以身,后之以人,则士无不勇也。”九十年代,他作为党员、村干部,为了打开计生工作局面,亲自带着妻子到镇计生办做结扎手术;2004年修建村小学时,他带头捐款600元;2017年抗洪救灾时,他更是冲锋在前,几天几夜没有合眼。在当村干部的二十四年里,他真正做到了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二靠搞好班子团结。村里成立了议事会,每当遇到重要事情,他都会召集大家征求意见,坚持做到处事公平、办事公正、要事公开,从来不搞一言堂。乡邻之间发生了矛盾纠纷,无论大小,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调解,每次都用真情让当事人满意而归。三靠凝聚党员力量。今年清明节前,村里坳塘山发生火灾,等他赶到火灾现场时,李建华等4名老党员正在紧张地挖隔火带,阻止了火势蔓延,山火被及时扑灭。事后,他组织召开村支两委会议,按照《党员积分管理评分细则》,对李建华等4名党员进行加分,并在党员大会上进行了表彰奖励。近年来,他在党员干部中组织开展“设岗定责”、“结对帮困”、“党员积分管理”等活动,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力有了明显增强。村民们无不称赞说:“现在的村干部和党员的工作能力确实比以前高蛮多了”。
千方百计谋发展
烟山村地理位置偏远,交通闭塞,基础设施差,经济发展慢,村民们长期在贫困线上挣扎。李泽民深入调研,冥思苦想,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积极探索,寻找出一条脱贫奔小康之路。
首先,必须治好村里多年来形成的基础设施落后 “硬伤”。李泽民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一方面发动群众筹资投劳,共投入270余万元拓宽或新修村组道路,硬化道路5.1公里,基本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为了改善水利条件,李泽民带领村支“两委”干部四处“化缘”,筹资60余万元,对境内快乐庵水库进行了改造,修建了全村农业生产的生命渠——龙港渠。为了解决村民安全饮水的问题,他四处踏看,寻找水源,争取项目,终于在今年圆了全村吃上自来水的梦。
要想脱贫致富奔小康,全靠产业来帮忙。李泽民积极鼓励致富能人回乡创业,采取“产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致富产业。2010年,在广州发展的张度民回乡创业,依托813兵工厂旧址,建立了娃娃鱼养殖基地。2015年,致富能人李继清利用烟山村民种植甘蔗的传统优势,投资65万元,流转土地200多亩,成立了“邵阳县楚风古法糖酒合作社”,带动全村百余人就业。现在,烟山“红糖”闻名县内外,不少慕名而来的客人总要带上几斤红糖回去与家人分享。
千辛万苦办实事
“共产党员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长期以来,李泽民时常告诫自己,“当一天书记,就要为民办一天实事。只有你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群众才会信服你”。。
原烟山小学由于长年失修,破旧不堪,孩子们常常无法正常上学。为了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好的读书环境,李泽民带着村班子人员,不断地跑镇学区、县教育局和县政府,努力争取上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支持。终于,经过2004年、2016年两次改建,共投入152.8万元建成了高标准的山青小学。2017年,该学校成功创建合格制学校,并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文化摇篮”。
消除“脏、乱、差”,建成“洁、亮、美”一直是李泽民的心愿。他把院落“亮化”和卫生整治作为乡村文明的两件实事来抓。他号召党员干部带头,全体村民参与,通过采取制定村规民约、聘请保洁员和卫生监督员、定期评比表彰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全村卫生大改观,该村卫生状况从全镇排名倒数第三一跃为全镇排名第一。他从银行贷款在村主干道和各个院落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每到夜幕降临,95盏太阳能路灯一齐点亮,象点点繁星,为寂静的山村增添了几分美丽。
多年来,李泽民凭着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心,二十四年如一日,在烟山村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扎实做事,踏实为人,无私奉献,带领党员干部群众苦干加实干,普写出了一首首壮丽诗篇。他多次获得镇优秀人大代表、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等荣誉称号,被人们誉为赧水河畔令人敬仰的一面旗帜。如今,在李泽民的带领下,烟山村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阔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