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主力军风采】曾韵华:特别的爱奉献给特别的岗位

来源:邵阳新闻网 作者:刘芳军 谢长青 2014-04-30 09:26

她,三十年如一日,陪伴在一拨又一拨特殊患者的身边;

她,是“妈妈护士长”,年轻的病人和同事常这样称呼;

她,身躯瘦小相貌普通,却拥有让人为之赞叹的能量和风采!

她,就是邵阳市脑科医院精神科护士长曾韵华,201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IMG_0486曾韵华在为患者喂饭

曾韵华在喂饭。

 

 

“要关爱精神病患者一辈子”

4月22日中午,邵阳市脑科医院五病区的病人们正准备用餐,当看见曾韵华时,许多人挤过来打着招呼,“曾医生好”、“我好多了”……在一个个病人身边,曾韵华脸上洋溢着笑容,眼神里尽是关切。

病人对她的亲近和信赖,还有她给患者喂饭的专注,见证着1983年她毕业到市脑科医院从事临床护理时的决定:“要关爱精神病患者一辈子”。三十余年一路走来,她用青春、热诚践行着。

精神科护理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患者疾病来临时,随时可能爆发各种难以预料的行为,护理人员挨打受骂遭攻击是常有的事。而在给病人剪指甲、量血压、换衣服、洗澡洗脸、剪发、喂饭喂药等生活、基础护理中,在门窗、床下等处每天一小查、每周两大查的安全管理中,她总是离病人那样近,也让患者感觉那样亲。

她有过连续守在患者病床前36小时的故事,有过身体不适时利用午息时间打点滴下午继续上班的经历,有过常要求在大年三十晚值班带给同事的感动。每天提前半小时到科室看病人早餐情况,下班后最后一个离开,晚上去查房了解病人的睡眠状况……“已成为了习惯,只有这样心里才踏实。”

 

在病房里IMG_0467

曾韵华在病房里“巡视”。

  

“他有主动行为了,病情应该好转了”

一些患者拒食拒药、生活不能自理,加上心理变化无常,护理难度极大。同事钟月文还清楚记得,曾韵华一次在给患者喂饭时,该患者突然一拳打在曾的脸上,脸颊顿时就肿了起来,但她却强忍着痛,并没有放弃喂饭。而随后曾韵华说的话让钟月文流下了泪水。“他两天不肯吃饭了,难得肯让我喂他,多好的事。”没有埋怨,有的只是那份饱含着爱的责任。

让同事感动和敬佩的不止于此。2006年,曾韵华在给一名木僵病人喂饭时,病人突然将她击倒在地,让她几近昏厥,但她却这样嘱咐同事:“快去看看病人,他有主动行为了,病情应该好转了。”

她挨过一次次突如其来的打、骂;她数十次发现病人极端心理和不良行为,及时干预挽救了病人生命;她也领头推行整体护理模式,带动全院护理质量的提升……

当看着患者一天天康复,当听到病人一声温和善意的称呼,当他们信任自己并倾诉着喜怒哀乐时,“就会觉得努力没有白费,一切辛酸委屈全都消散了”,曾韵华轻轻地说。

也正是这样,以至于一些患者出院时总是拉着她的手,说着“谢谢”,还有“对不起”;以至于多次被评为医院先进工作者和最满意医务人员,被评为邵阳市首届敬业奉献道德模范,也荣获过“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我自己觉得冷了,就不能让病人受冻。”

做事细致,将心比心,这是曾韵华的原则,也是她“我自己觉得冷了,就不能让病人受冻”这句话的内涵所在。当病人言行、表情相比于往常有变化时,她也总是格外留意。

一次查病房,她听到两个病人聊天室说了一句“没意思”。职业敏感告诉她这个病人有情况。于是她通过和病人慢慢交流,得知该患者认为自己住院多次,疾病不能根治还需终生服药,负担很重;而自己的老婆很长时间没来看望自己,可能想放弃自己,所以很悲观。

于是曾韵华每天疏导病人,在多次联系其妻子无果后,她只身前往患者家乡绥宁找到其妻子沟通、开导,并让夫妻俩定期电话交流……如今,这名患者工作和生活都很顺利,家庭也很幸福。

有过为了不让患者冻着,将自己、亲友衣服带给患者的往事;有过和同事从总留在酒席结束后,只为了能打包好的菜品来改善一些患者生活的举动……在特殊的岗位上,在细小的举动中,在长期的坚守里,爱在曾韵华的身上闪耀,那般熠熠动人。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